就在刚刚 乌克兰突然宣布了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新的制裁决定,针对多名俄罗斯政府官员及机构实施制裁措施。 乌克兰这次制裁了八个人和五家出版社。这些人里有政府官员、特工,还有普京的亲信金融家。那个叫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的金融家,上个月还跑去美国跟官员会谈。 单看制裁名单,八个人加五家出版社,规模不算大,但挑人的眼光着实耐人寻味。被点名的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可不是普通商人,人家是普京亲自任命的总统特别代表,手里握着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会的大权,还是金砖国家商业理事会的成员,妥妥的俄罗斯经济领域核心人物。更关键的是,他刚在10月刚结束美国之行,和美方官员谈得风生水起,如今就被乌克兰拉进制裁名单,这针对性简直直白得不能再直白。 说起来,这位金融大佬的履历相当亮眼,哈佛MBA出身,还在高盛、麦肯锡待过,手里操盘过无数跨国投资项目,连俄中投资基金的合作都由他牵头推进。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制裁搞了快三万项,冻结外汇、踢出SWIFT、芯片断供样样来,但德米特里耶夫依然能穿梭于美国、沙特等国,甚至促成普京和特朗普的安克雷奇会晤,这份能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乌克兰制裁他,明着是打俄罗斯的经济要害,暗着恐怕也是想给美俄之间的私下接触泼盆冷水。 再看那五家被制裁的出版社,表面看只是文化机构,实则是俄罗斯对外传递声音的重要窗口。冲突以来,西方媒体几乎垄断了舆论场,乌克兰这次把矛头对准出版社,说白了就是想切断俄罗斯的舆论输出渠道,让对方在国际上更难发声。可这种文化领域的制裁,往往是双刃剑,既堵不住真实信息的流动,反而会让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 但话说回来,乌克兰这波操作更像一场“姿态大于实效”的政治表态。自从冲突爆发,乌克兰对俄的制裁清单已经列了一长串,可实际效果呢?俄罗斯早就习惯了西方的制裁围堵,这些年通过转向金砖国家、调整能源出口渠道,经济韧性远超预期。就拿德米特里耶夫来说,他的核心工作是推动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合作,乌克兰的制裁既冻不了他在第三国的资产,也拦不住他继续开展外交斡旋,顶多算是一种道义上的谴责。 泽连斯基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单纯的制裁撼动不了俄罗斯的根基。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手,更多是做给西方看的——你看,我还在强硬对抗,你们的援助可不能断。毕竟之前特朗普突然对俄加码制裁,让泽连斯基看到了欧美同步施压的希望,如今趁热打铁出台新制裁,也是想巩固自己“抗俄先锋”的形象,争取更多军援和政治支持。 可这种“为了制裁而制裁”的操作,终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红军城的战火还在燃烧,电力系统瘫痪的困境尚未缓解,普通民众还在寒风中挣扎。与其在制裁名单上做文章,不如想想怎么打破僵局。乌克兰的制裁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看着声势浩大,实则没伤到根本,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和平谈判的路变得更坎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