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那个叫瑟尔斯基的总司令,八成是魔怔了。他还在迷信自己两年前一战成名的那套打法,什

那个叫瑟尔斯基的总司令,八成是魔怔了。他还在迷信自己两年前一战成名的那套打法,什么“密集突击、侧后穿插”,两天之内,对着同一个地方硬冲了四次。问题是,大哥,时代变了。我给你说个最简单、最扎心的数。俄军现在一天能往外扔一万两千发炮弹,乌军这边呢?东拼西凑也就两千发。这不是打仗,这是拿水管子去滋消防栓。这不是勇气,这是拿人命去填数据的无底洞。 战场上的算术题从来都不复杂,炮弹数量摆在那里就像小学生做加减法一样直观,俄军每天砸向阵地的钢铁洪流是乌军的六倍之多,这种差距已经不是靠士兵的勇气能够弥补的了的,瑟尔斯基将军似乎还活在自己过去的荣光里,总觉得只要重复哈尔科夫反击战的战术就能再次创造奇迹,可惜战争是最现实的老师,它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每个人什么叫做物质决定胜负,乌克兰士兵冒着炮火向前推进的时候,他们头顶上是俄军无人机不间断的监视,远处还有苏34挂着滑翔炸弹随时准备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那些费尽力气夺取的临街高楼在现代化武器面前简直就像纸糊的玩具,一吨半的滑翔炸弹落下来整栋建筑都会从地图上消失,这种战术交换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做亏本生意。 前线指挥官们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每天都要看着自己带的兵在无效进攻中伤亡,这种近乎犯罪的指挥方式让人无法理解高层到底在思考什么,或许西方国家的援助申请表格需要漂亮的战线推进数据来填充,但用士兵的生命去换取援助申请表上的数字真的值得吗,恰索夫亚尔这个小城打了16个月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绞肉机,现在罗金西克这个交通枢纽很可能要重蹈覆辙,现代战争早就不是靠人数堆砌就能获胜的简单游戏了。 乌军士兵们躲在残缺的工事里数着有限的弹药,他们清楚知道每次出击都可能是有去无回,而远在后方指挥所里的将军们似乎还在用红蓝箭头在地图上画着漂亮的进攻路线,这种前线与后方的认知割裂正在消耗着部队最后的战斗力,战争打到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战术是否精妙而是最基本的后勤保障能否跟上,当俄罗斯的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炮弹的时候乌克兰却要等待西方国家的援助缓慢到位,这种时间差在战场上就是用鲜血和生命来计量的。 有些人总喜欢用二战时期的战例来证明密集突击的有效性,但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当时的火力密度和精度与现在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当年需要一个炮兵连轰击半天才能摧毁的目标现在可能只需要一架战机投下一枚精确制导炸弹就能解决,瑟尔斯基将军如果真的为士兵着想就应该及时调整战术避免无谓的牺牲,毕竟真正的名将会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而不是固执地重复过时的打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