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波通讯员张洁
近年来,新乡市红旗区民政局锚定“五型机关”建设目标,通过健全学习机制、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兜牢民生底线、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廉政建设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全方位锤炼干部队伍素养、提升民政服务效能,切实将“五型机关”建设成果转化为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为区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凝魂赋能,淬炼忠诚笃行的“学习型”机关。始终将理论学习摆在首位,通过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系统学习国家重要政策法规、最新指示精神及民政业务知识,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积极丰富学习形式,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线上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主动进取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发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与内生动力。
破立并举,激活提质增效的“创新型”机关。积极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破解工作难题,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在养老服务领域,积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设,完成阳光社区、洪翔社区助餐点建设,有效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采取“多部门联合+社会力量”方式,成功开展系列主题关爱活动,构建了多元参与的未保工作新格局。创新管理手段。启用《养老服务机构日巡查小程序日打卡制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安全监管常态化、便捷化和精准化,确保了养老机构安全生产零事故。大力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完成大量历史档案电子化补录并与全国平台联网,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便捷性。创新工作方法。在移风易俗领域,创新运用社区网格化宣传、制作发布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倡树文明新风,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建立并完善证照到期提醒制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提升了管理精细化水平。
躬耕为民,打造暖心润心的“服务型”机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社会救助工作精准有力,严格落实“应保尽保”,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各项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全面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得到精准保障,“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持续夯实,流动、留守儿童信息摸排与录入工作圆满完成,守护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优化基本社会服务。积极落实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并在高峰日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了服务平稳有序。残疾人“两项补贴”管理规范,实现“应补尽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专业支持,惠及众多患者及家庭。拓展便民服务领域。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落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时主动,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高龄津贴发放准确到位,惠及近万老年人。
重法善治,筑牢规范公正的“法治型”机关。全面贯彻法治思想,确保每一项民政工作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在殡葬改革领域,及时出台《红旗区公益性安葬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红旗区公益性骨灰寄存服务规范(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有效填补了制度空白,使设施建设、服务规范等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规范行政行为程序。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严格执行成立、变更、注销等程序,认真组织开展年度检查,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动洪门镇撤镇设立街道工作,严格遵循方案制定、意见征求、风险评估、专家论证等法定程序,确保了区划调整工作的合法、合规、稳妥推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联合多方力量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组织管理秩序。
固本清源,永葆风清气正的“廉洁型”机关。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关键岗位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案例集中阅看《典型案例汇编》和专题交流活动,主要集中于民政系统及相关领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组织参观区廉政文化教育馆、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参与党员干部16人次,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扎实开展廉政谈话提醒,按照工作要求开展“八小时以外”谈心谈话16人次,对今年以来新进领导班子的干部进行廉政谈话1次,节前集体廉政谈话2次,实现重点岗位、关键人员全覆盖,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