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央行行长威胁:准备好了对中国报复 11月7日,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约阿希姆·纳格尔再度放话称,一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应考虑采取相应报复措施。他一方面在法兰克福公开活动中强调“欧洲需保护核心产业,需思考局势升级时的报复可能”,另一方面又反复重申“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并将随同德国副总理克林拜尔访华,寻求对话契机。这种“强硬威胁与对话诉求并存”的话术,本质上是欧洲对华贸易政策陷入两难的真实写照。 从直接动因来看,中国完善稀土出口许可制度引发欧洲产业界恐慌,德国汽车电机、半导体等核心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70%,战略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让欧洲政坛深感被动,部分政客将其曲解为“经济胁迫”,进而主张采取报复性回应。从深层逻辑分析,全球产业格局变迁是核心背景,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打破了传统的中欧贸易互补格局,形成“互补与竞争并存”的新常态,这种结构性变化让长期占据产业优势的欧洲难以适应,转而寻求通过贸易保护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此外,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与欧洲内部的政策分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此举堪称短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