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送来扬州包
文/柴树生
清楚地记得那天上午10时整,我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五十年前的学生张峰来了。她进门叫了一声“老师、师母”,叫得人心里暖暖的,老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腿好像走得利索多了。刹那间屋里充满了一股生气,我多日的孤独感消失了。
张峰上高中时才十六七岁,风华正茂,青春洋溢,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了。她放下手中的纸箱,笑着说:“我去扬州开会,昨天下午刚回来。听说扬州五亭包子是名吃,我便买了一箱,给二老带来了,你们尝尝鲜吧!”
我一看,红红的箱子上写着几行字:
玉磐素馔齿留芳,千年名品出淮扬。
喜风千里扬州路,五亭无处不飘香。
张峰坐了下来,问了我们的身体状况,又问了儿女们的工作近况,接着说:“我最近看了老师写的文章,觉得您这几年文章水平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当我看到老师写的那篇《我不想哭》时,我落泪了。当年我只看到老师一心为学生,不顾家庭,家庭重担都落在师母身上,却没想到当年师母那么难!孩子看病连住院费都交不上,被拒之门外,老师连夜骑自行车疾驰四十里交上钱,孩子才住上院。病中的孩子无力地说:‘爸爸,你怎么才来啊?你不知道,住不上院妈一直在哭啊!’老师,您心里只有学生,没有老婆孩子,您对师母有愧啊!看到师母现在瘦成这样,我心疼啊!”这些话,大大宽慰了老伴那颗多年来委屈的心,也震撼了我那颗愧疚的心,我久久说不出话来。
学生走后,我们早上、中午都吃包子,香喷喷的,味鲜鲜的。说真的,我活了八十多岁还从来没吃过这样好吃的包子呢……好东西不能独自享用,我拿了几包送给亲朋,他们都夸好吃。
我教了一辈子书,教过的学生成才的不少。几十年过去了,像张峰这样心里还惦记着老师的学生也大有人在。在我年迈之际,已无力助人,求学生相助的事倒是常有。每当听说老师有事,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昔日学生们都会纷纷伸出双手。
品尝扬州名吃“五亭包子”,其浓浓的香味里包含着师生间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渗透着师生间割不断的情谊。往大处说,这彰显着“尊师重教”的优良文化传统,折射着永不会消逝的民族文明之光。我知道,当年我身为教师是履行一种职责,而学生们数十年不变的尊敬与爱心,是他们的修养和操守,真使我诚惶诚恐啊!我将把这些永远记在心里,并会告诉我的儿孙:有这么多时刻关心着我的学生,我从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辈子能当个老师,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