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广西"十五五"规划:超3.5万亿构建中国—东盟开放枢纽 2030年陆海联动发展全

广西"十五五"规划:超3.5万亿构建中国—东盟开放枢纽 2030年陆海联动发展全景展望

根据全区规划编制成果及项目储备情况,"十五五"期间重大项目总投资预计突破3.5万亿元,较"十四五"增长约40%,重点投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升级、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生态屏障强化及民生福祉提升四大领域。

一、开放枢纽的硬基建突破:3.5万亿投资的陆海联动布局

(一)平陆运河引领的水运革命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咽喉工程",平陆运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已达575.5亿元,占总投资的79.1%,预计2026年底实现主体通航。这条全长140公里的"黄金水道",起点位于南宁邕江平塘江口,终点至钦州港海域,建成后将使西江中上游地区出海航程缩短约560公里,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超52亿元。"十五五"期间将重点推进运河沿线的绿色航道建设,配套建设6个千吨级集装箱码头和3个物流园区,总投资超200亿元,形成"一河贯通、三港联动"的水运新格局。

同步推进的还有北部湾港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50亿元新增5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030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2000万标箱,较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湛江—北海港铁路专线、南宁国际铁路港升级等配套项目总投资达360亿元,构建起"港铁联运、无缝衔接"的物流体系,使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

(二)立体交通网络的全域升级

公路方面,"十五五"期间将投资650亿元实施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重点推进G75兰海高速钦州至东兴段等12个出边通道项目,实现所有边境口岸通高速公路。南宁—崇左—凭祥高铁客运专线投资210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2028年通车后将使中越边境城市凭祥融入南宁1小时经济圈。

航空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资180亿元,2029年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6000万人次,成为辐射东盟的核心航空枢纽。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同步推进,新增3条国际航线,打造世界级旅游航空门户。到2030年,广西将形成"一枢纽、多支线"的航空网络,通航东盟国家主要城市的航线达50条以上。

二、产业升级的双循环实践: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的万亿级突破

(一)跨境产业链的集群发展

沿边临港产业园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作为"十五五"产业投资的核心载体,在建项目投资已超万亿元。其中,南宁·中关村东盟双创示范基地投资120亿元,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数字贸易等产业,已吸引86家东盟科技企业入驻。柳州新能源汽车东盟出口基地投资300亿元,建成后年产新能源汽车20万辆,配套建设越南、泰国等海外KD工厂,形成"国内研发+广西制造+东盟组装"的跨境产业链。

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兴业县碳酸钙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4亿元,通过建立石灰岩资源优化配给制度,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十五五"期间将再投资80亿元建设钙基新材料研发中心,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目标2030年实现产值超100亿元。

(二)数字经济的开放合作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进入实质阶段,自治区政府与紫金山实验室等机构合作,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跨境电商等应用场景。投资50亿元建设的中国—东盟信息港数据中心集群,规划机柜数量8万个,成为面向东盟的算力枢纽。

跨境服务贸易取得新突破,广西自贸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将限制措施缩减至30项以内。2025年开展的27项压力测试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五五"期间实现与CPTPP规则对接积累经验。到2030年,数字贸易占外贸比重将提升至40%,形成与东盟国家无缝衔接的数字经济生态圈。

三、民生与生态的协同推进:835亿民生投入与生态屏障建设

(一)民生保障的持续加码

(二)粤桂协作的深度融合

(三)生态屏障的强化攻坚

高峰岭生态屏障保护纳入自治区"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累计完成造林2.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0%,负氧离子含量超6000个/立方厘米。珠江流域综合治理投资120亿元,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确保西江流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到2030年,广西将建成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生态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达8%。

四、2030年的陆海新图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枢纽

2030年的广西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陆海联动、开放繁荣"新标杆,呈现出"枢纽通达、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幸福"的鲜明特征。在开放格局上,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平陆运河年货运量达1.5亿吨,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枢纽港。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突破1.2万亿元,占全区外贸比重达65%,形成"东盟资源+广西加工+中国市场"的跨境产业链体系。

产业能级实现质的飞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5%,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形成千亿级集群。沿边临港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成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核心载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东盟信息港实现与东盟国家"秒级响应",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5%以上,红树林面积达1.2万公顷,PM2.5年均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以下。"无废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90%,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5个。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实现翻番,边境县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40%,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35%,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这座镶嵌在西南边疆的明珠,将以"通江达海、连城接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的"桥头堡",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沿边开放的生动实践,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