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是什么世道!”内蒙古赤峰,男子承包了200亩地种大白菜,辛苦了一年,眼瞅着要

“这是什么世道!”内蒙古赤峰,男子承包了200亩地种大白菜,辛苦了一年,眼瞅着要卖钱了,万万没想到,突然来了700多人,拿着麻袋,骑着电动车,甚至开车来哄抢,男子损失高达100万,一年白辛苦了。背后的原因,竟是有人使坏,在网上发布“白菜免费”的视频,当地媒体未经证实也开始转发,男子崩溃。 秋末的内蒙古赤峰,田埂上还留着霜打的痕迹,李先生蹲在自家200亩白菜地边,指尖划过地上断裂的菜根,黏在上面的泥土早被冻得发硬。 几天前,这片地里还立着一颗颗瓷实的大白菜,翠绿的外叶裹着紧实的菜心,是他和妻子熬了三百多个日夜的盼头。 如今只剩满地狼藉,踩烂的菜叶混着车轮印,在冷风里打着卷。 今年开春,42岁的李先生揣着全部积蓄,又跟亲戚朋友借了一圈,承包下这片沙质土的耕地。 就想靠种地给娃攒点学费,再把老家漏雨的房子翻修下,他给妻子拍过胸脯,转身就扎进了地里。 从撒种时弯腰点播,到夏天顶着三十多度高温浇地施肥,皮肤晒得黝黑,妻子心疼地说他像块炭,他却笑着扒开领口,露出自豪的“丰收色”。 入秋时,白菜长得比碗口还粗,农技站的人来看过,说按当时一斤八毛的行情,每亩最少能卖五千块,200亩就是整整一百万。 变故是从几个村民的出现开始的,收菜前三天,有邻村人拎着布袋来菜地,说“听人说这儿白菜能随便拿”。 李先生没多想,乡里乡亲的,要个三五棵尝鲜不算啥,还特意叮嘱“别多摘,这是要卖的”。 可第二天一早,他刚到地头就傻了眼,十几辆电动车停在田边,有人扛着麻袋,有人推着小推车,钻进菜地就往外拔白菜。 这不是免费的!是我种的!李先生冲上去拦,可对方举着手机说“网上都发了,说冰雹打了没人要”。 他掏出手机想辩解,屏幕上弹出的却是妻子带着哭腔的电话,村口来了好多车,都往地里赶! 等他跑回村口,眼前的景象让他腿一软,七八百人乌泱泱站在田埂上,电动车、三轮车排了半里地,还有人开着小货车,车斗里堆着空麻袋。 没等他开口,人群就涌进了菜地,拔菜的声音、喧哗声、车辆发动声混在一起,盖过了他和妻子的呼喊。 不到两个小时,200亩白菜被抢得一干二净。 妻子坐在地头上哭到直不起腰,李先生攥着拳头,指节捏得发白,突然想起前一晚还跟妻子盘算。 这些话如今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更让他焦心的是旁边的玉米地,为了防止被连带哄抢,他连夜雇人抢收,多花了两万多人工费,本就亏空的账目又添了一笔。 后来他才知道,这一切的源头是条短视频。 附近无业青年张某拍了段几个人偷摘白菜的画面,配文“赤峰某菜地遭冰雹,白菜免费捡”,还标了具体位置。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地媒体《红山晚报》没核实就转发了这条视频,还加了“市民可适量采摘”的注解。 这条带着媒体公信力的视频像长了翅膀,一天之内传遍了周边村镇,甚至有人从几十公里外开车赶来“捡便宜”。 李先生报了警后,警方很快找到了张某,面对询问,张某满不在乎地说“就是开个玩笑,没想到这么多人信”。 可这个“玩笑”,让李先生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目前,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调查,《红山晚报》也被约谈,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但李先生的损失还没着落。 采访时他反复说,我不要别的,就想讨个公道,农民的汗珠子,不能白掉在地里。 这起事件里,最让人揪心的不只是百万元的损失,还有一些参与者的态度。 有抢菜的村民说“大家都抢,我不抢就亏了”,还有人觉得“不就是点白菜,至于较真吗”。 这种“法不责众”的侥幸,加上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漠视,让一场闹剧变成了伤人的侵权。 而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关口,本该核实真相,却因疏忽成了谣言的“帮凶”,更值得反思。 守护好每一位劳动者的汗水,不让“丰收变绝望”的闹剧重演,才是对勤劳最基本的尊重,也是社会文明最坚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