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果没有中国,连抬头看美国一眼的胆量都没有;韩国没有中国,就连在美国面前挺直腰板的力气都没有;越南没有中国,连在美国星巴克排队买东西的资格都没有。 不少人总担心咱们身边这些亚洲邻居跟美国越走越近,会不会拧成一股绳来对付中国,其实压根是瞎操心。 这些国家看着跟美国凑得热络,今天搞联合军演,明天签合作协议,表面上挺有底气,可真把家底扒开看就清楚了 —— 他们的腰杆早就跟中国绑在了一起,离了中国这根撑杆,在美国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说穿了,他们跟美国凑一块儿搞动作,更像是借个名头撑场面。美国对盟友从来不是平起平坐,向来是有用的时候捧着,没用了就随手扔一边,这点这些邻居们心里门儿清。 要是自己手里没实打实的经济底气,在美国那儿连说话的份都没有,更别说谈条件、争好处了。而他们那点能拿得出手的底气,十有八九都连着中国的产业链和市场。 先说说最实在的经济命脉,现在全球产业早不是各玩各的了,中国就是中间那根最粗的主链条,这些国家的厂子能不能转、钱包鼓不鼓,全看中国这边给不给力。 就说韩国,靠着制造业撑门面,可他们的电池、半导体这些能赚钱的产业,早被中国的原材料和供应链捆得结结实实。 造电池要用的石墨、氢氧化镍,造芯片要用的镓、铟,几乎全得从中国运过来,依赖度高到离谱,真要是断供,再先进的生产线也得停摆,变成一堆废铁。 更别说他们的化妆品、汽车,一大半都靠中国消费者买单,没了这部分收入,国内产业就得垮掉一半,到时候在美国面前别说挺直腰板,能保住现有的待遇就不错了。 越南那边看着更热闹,整天喊着 “制造业崛起”,对美出口一年比一年多,可那繁荣的底子全是中国给的。表面上是 “越南制造”,实际上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和中间品占了大半,纺织厂的面料、电子厂的芯片,甚至生产设备,都得从中国拉过来。 更关键的是,越南吸引的外资里,一多半是中国资本,要么直接建厂,要么通过新加坡这些地方转个弯投资,说白了就是把中国的生产线延伸过去,在越南组装一下贴个标,再卖到美国去。 要是没中国的资本和零件支撑,那些热闹的工厂早关门了,老百姓连工作都找不到,哪来的钱去星巴克排队消费。 日本也是一个道理,别看整天跟着美国在亚太刷存在感,其实经济上早就离不开中国。汽车、电子这些支柱产业,中国既是最大的市场,又是重要的零部件供应源,要是没了中国市场,海外营收得砍半,产业链也得跟着出问题。 以前还想搞 “供应链脱钩”,折腾半天发现根本行不通,中国的材料、配件又全又便宜,换别的地方要么成本翻倍,要么供不上货,最后只能乖乖回来合作。 这些国家心里比谁都清楚,跟中国掰扯没好果子吃,所以就算跟美国走得近,也从来不敢真的跟中国翻脸。 他们不过是借着美国的名头,在中美之间找平衡,一边靠中国的产业链赚踏实钱,一边拿美国当幌子抬高自己的身价。 真要让他们选边站,肯定得先保自己的经济基本盘,毕竟吃饭比面子重要多了。 美国其实也看明白这层关系,可根本没法真下死手逼这些国家跟中国切割。要是真把这些国家逼得跟中国断了合作,他们的制造业得瘫痪,美国自己也得受连累 —— 那些从越南、韩国进口的商品,成本会跟着暴涨,最后还是美国老百姓买单。 就像之前美国要查越南的太阳能组件,说人家 “借道避税”,可查来查去发现核心零件全是中国的,真要制裁,美国本土的光伏项目就得停工,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说,那些所谓的 “抱团对付中国”,不过是说说而已的虚话。这些国家跟美国的亲近,更像是演给外界看的戏码,真要动真格的,还是得看中国给的底气足不足。 没有中国的原料供应,他们的工厂开不了工;没有中国的资本注入,他们的产业起不来;没有中国的消费市场,他们的产品卖不动。 离了这些,日本在美方面前只能当听话的小弟,韩国的支柱产业得塌一半,越南连基础的制造业都维持不下去。 时代早变了,现在的经济早就不是谁能单方面说了算的。这些邻居们比谁都清楚,跟中国绑在一起才有钱赚、有底气站着,跟中国翻脸就是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 那些跟着美国晃悠的动作,不过是想多捞点好处的小算盘,真要断了跟中国的联系,第一个扛不住的就是他们自己。 说到底,所谓的 “硬气” 全是中国给的底气撑起来的,没了这层支撑,在国际上根本站不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