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消息,韩国延世大学近日爆出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集体作弊事件——在一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中,超过200名学生涉嫌在期中考试中使用AI工具作弊,其中不少人使用了ChatGPT等生成式AI。

据了解,这门名为“自然语言处理与ChatGPT”的课程约有600名学生选修。上月中旬,课程以线上形式进行期中考试。为防止作弊,校方要求学生录制考试全过程,包括电脑屏幕、手部操作与面部表情同步出现在视频中。
然而,教授团队在复查视频时发现部分学生行为异常——有学生频繁将视线转向摄像头拍不到的区域,或在屏幕上频繁切换程序窗口。助教怀疑学生可能借助ChatGPT或其他工具完成答题。
教授随即发布公告称,已发现多名学生存在违规行为。为维护教学公平,他决定给学生一次“主动坦白”的机会:凡承认作弊者,期中成绩一律记为零分;拒不承认、但被查实者,将依据校规处以停学处分。
不久后,一篇名为“请凭良心投票”的帖子出现在仅限延世大学生使用的校内社区“Everytime”上,帖子邀请学生匿名投票是否作弊。截止当天下午2点,已有202人选择“曾作弊”选项。
一名接受韩联社采访的学生坦言:“考试期间,我们大多数人使用了ChatGPT。”另一名曾于上学期修读该课程的学生补充道:“包括我在内,不少同学都曾借助AI查询答案。”
A教授随后发布第二份公告,表示他和助教团队将对可疑视频进行逐秒分析,并强调此次调查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正视自己的行为,诚实面对错误。”
这一事件在韩国社会引发了关于“AI与教育伦理”的激烈讨论。专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深度渗透进大学课堂,但伦理教育与制度规范却严重滞后。根据韩国职业能力研究院与大学教育协议会的联合调查,去年有91.7%的大学生表示在学习和写作中使用过AI,但全国71.1%的高校尚未制定AI使用指南。(转载自:AI普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