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科普|救命药在手,用对才是宝!面对心梗,硝酸甘油vs阿司匹林,如何选择

随着气温下降,易感人群中,心脑血管的发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提高不禁让人精神紧绷。

心肌梗死,是一场发生在心脏供血通道上的“猝死式”塌方。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继而发生不可逆的坏死。每一分钟的延误,都意味着大片心肌细胞的永久性死亡。研究表明,心梗发生后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10%。而家庭药箱中常备的心脏药物:硝酸甘油与阿司匹林,宛若两名特性迥异的“特种兵”,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能否用对、用好,是决定“战争”成败的第一关。

药理明晰,使命各异

硝酸甘油:血管“扩张师”,急救先锋官

硝酸甘油是一种经典的硝酸酯类药物,它的核心使命是强力扩张血管,以扩张静脉为主,通过降低心脏前负荷来减少心肌耗氧量。如同一位高效的“交通疏导员”,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血流,特别是增加心内膜下血流,从而快速缓解心肌缺血带来的剧烈胸痛。

硝酸甘油

根据《硝酸甘油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它是缓解心绞痛、为血运重建争取时间的首选急救先锋。

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对已经硬化、失去弹性的冠状动脉段扩张作用有限——这解释了为什么有时效果不佳。

阿司匹林:血栓“溶解者”,预防守卫军

阿司匹林作为百年老药,其核心作用在于抗血小板聚集,相当于阻止了血小板“手拉手”地聚集形成堵塞血管的致命血栓。

阿司匹林

需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是不可逆的,一旦服用,其抗血小板效应将持续整个血小板的生命周期(7—10天),直到新的血小板生成。因此,它的主要角色是预防血栓进一步扩大,用于心梗确诊后的早期干预和长期的二级预防。根据《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其在心梗急救和预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与识别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的连锁反应。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暴露高度致血栓性的脂质核心,导致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形成血栓,最终造成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心梗发作有信号,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1.典型症状:胸口告急

压榨感:像大石头压住胸口,喘不过气;

剧烈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放射痛:疼痛窜到左肩、后背、下巴或手臂。

2.伴随症状:全身警报

冒冷汗:突然浑身湿冷,脸色发白;

心慌气短:感觉气不够用,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恶心呕吐:莫名想吐,误以为是胃病。

3.特殊人群:症状隐匿

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极度乏力、头晕;

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梗“,症状不明显但更危险。

4.立即行动:抓住黄金120分钟

记住:胸痛持续不缓解,立即拨打120;

勿做:别硬扛、别乱吃药、别自己开车去医院。

生死时速口诀:胸口压石喘又慌,冷汗直冒痛四方,二十分钟不见好,马上拨打120!老年糖友症状怪,乏力晕倒也要防!

重要提醒:无论是否用药,第一时间拨打120必须是最优先措施!药物使用应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进行。

急救场景,顺序井然

胸痛骤起,首选硝酸甘油

当突发剧烈胸痛,怀疑心梗时,正确的第一步是: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即刻舌下含服一粒硝酸甘油(0.5毫克)。含服时最好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避免站立服药可能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若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追加一粒,15分钟内连续含服3粒仍无效,必须立即拨打120——这极可能是血管已完全闭塞的信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时需格外谨慎,因可能加重迷走神经张力,导致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确诊心梗,追加阿司匹林

在拨打120后,若急救中心指导或专业医生明确指导,可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肠溶片(通常是3片100毫克的剂量)。嚼服能打破肠溶包衣,使药物快速吸收入血,在30—40分钟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2020年《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需评估出血风险后使用。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降低23%。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无法排除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应暂缓使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禁忌人群与特殊情况处理

硝酸甘油的绝对禁忌症:严重贫血患者禁用,24小时内使用过西地那非等PDE5抑制剂者绝对禁用;

严重低血压(收缩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