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棒棒糖”现校园周边,引发担忧
近日,曲靖市区一些小学附近的商店悄然出现外形酷似香烟的“香烟棒棒糖”,这种打着零食旗号的商品引发了家长担忧。记者走访曲靖市第一小学、东关小学周边商店发现,名为“茹烟棒棒糖”的商品摆在显眼位置,其顶端是黄色糖块,下方白黄相间条纹设计与成人香烟高度相似,包装上“似烟、非烟、茹烟”字样模糊商品定位。多家商店售卖此类商品,有的混在零食中,有的摆在收银台旁,方便学生购买。

曲靖市第一小学学生陈苒苒表示,妈妈告诉她不要买稀奇古怪的零食,女生接触这些东西不好,所以她不会购买。学生张梓同也表示见过该商品在附近店铺销售,但觉得贵且可能让小朋友喜欢抽烟,长大后尝试抽烟,因此不会购买。
孩子们的直观感受戳中了这类商品的潜在风险。曲靖市第一小学心理健康老师卢存英称,棒棒糖外形设计极易误导未成年人,引发对香烟的好奇和模仿心理,增加青少年吸烟风险。学生家长李丹表示担忧,认为孩子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且有从众心理,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引导,监管部门应彻查来源并杜绝此类商品。
市场监管部门专项检查,扣押问题商品
校园周边出现的“香烟棒棒糖”引起市场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曲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专项检查小组,对学校周边商店开展拉网式检查,阻断问题商品流通渠道。

在一家店铺内,执法人员查到“香烟棒棒糖”。店员称进货地一般为珠江商场和珍珠街,但未索取对方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执法人员通过电话进一步核实,得知店主用微信转账付款,商品开始好卖现在无人问津,批发价七毛五一个,卖一块钱一个。

麒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科执法人员郭凡指出,包装宣传和广告语有问题,现对剩余“香烟棒棒糖”进行查封扣押,后续会按法律法规查处,要求商家积极配合。涉事商家表示今后会严格把控进货渠道,杜绝此类问题商品进店销售。
市场监管部门明确整治计划,学校家长共筑防线
针对跨区域流通的问题商品,市场监管部门明确了下一步整治计划。曲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稽查科四级高级督察李承德表示,“香烟棒棒糖”可能误导或诱导养成吸烟习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由于是外地生产商品流通到曲靖,市局将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制定实施方案后在全市统一查处,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校外商品市场隐患让学校高度警惕。曲靖市第一小学明确表示将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教育,引导孩子们认清问题商品危害。道德与法治老师何其燕称,学校致力于打造健康、安全校园环境,坚决反对校外商店销售此类商品,后续会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危害。
学生家长陈敏表示,会多关注孩子,多沟通,让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发现这种情况及时纠正孩子不良行为。
校园周边问题商品屡禁不止,多方合力筑牢防线
从此前报道的萝卜刀、烟壳玩具到各类暗藏风险的三无产品,再到如今的“香烟棒棒糖”,尽管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介入查处,但校园周边毒玩具、不良食品仍层出不穷。“香烟棒棒糖”照见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跨区域流通监管难”等薄弱之处,凸显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紧迫性。
云南谦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徐淑娥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相关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多方协同。未来,期待市场监管部门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作,深挖严查违规进货链条;期待学校将健康消费教育融入日常,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与健康意识;期待家长多陪伴、多关注孩子零食选择,及时沟通引导。唯有家校社三方携手发力,才能扫清校园周边成长隐患,为孩子们撑起纯净、安全的成长天空。
曲靖融媒记者张亚玲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