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为吸粉引流直播谩骂被行拘净网重拳!3人直播谩骂吸粉被行拘,网络流量不能踩法律红线 “骂战吸粉”的歪路走不通了!近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净网—2025”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山西晋中介休市闫某、李某强、曹某阳三名男子,为博取关注、直播变现,竟以社会热点为话题,在直播间公然用粗言恶语挑衅辱骂他人,最终因扰乱网络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为低俗吸粉的侥幸心理付出了法律代价。 这场闹剧的背后,是精心算计的“流量生意”。三名涉案人员年龄在32至36岁之间,熟知网络运营逻辑,为快速积累粉丝、赚取打赏,他们刻意策划争议话题,每周制造2-3个高敏感度热点事件讨论,通过弹幕互动、连麦PK等方式煽动网友情绪,短短3个月就积累了15万粉丝,单日打赏金额最高达4.5万元。但流量狂欢的底色是对法律与道德的漠视——他们的谩骂不仅人身攻击当事人,更挑动网民负面情绪、加剧观点对立,让网络空间沦为戾气宣泄的战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这场查处绝非偶然。警方接到线索后,运用新型电子取证系统实时存证,完整固定12TB音视频证据,最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作出处罚决定。这一案例再次明确法律红线:无论是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还是寻衅滋事扰乱网络秩序,轻则面临拘留罚款,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触犯《刑法》,涉嫌侮辱罪、寻衅滋事罪,面临刑事追责。 近年来,直播产业规模已逼近万亿,但低俗乱象成为治理痛点,仅2025年相关投诉量就同比上升45%,其中低俗内容类投诉占比超六成。为此,“净网—2025”“清朗”等专项行动持续加码,聚焦直播平台话题策划、弹幕评论等关键环节,重点整治挑动对立、网络暴力等乱象。此案查处后,涉事平台迅速开展专项整治,下架违规账号1.2万个,升级关键词过滤系统,治理成效显著显现。 三名男子的结局警示所有网民与主播:流量变现的前提是守住法律底线与公序良俗。靠谩骂、互撕换来的“短暂热度”,终究会被法律追责的冷水浇灭,还可能留下终身伴随的违法记录。网络空间的清朗,既需要执法部门的重拳整治,也需要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更需要每个参与者的理性自律。唯有摒弃“流量至上”的歪念,以文明内容赢得关注,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传递价值、促进交流的良性平台。 需要我帮你整理一份《网络直播合规指南》,明确禁止行为、法律依据及安全创作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