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机器狗“医生”为机坪做“体检”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的“黑科技”

空中飞机呼啸而过,机坪上,一只机器狗正在探测地下病害,近年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多了不少智能“同事”,探地雷达机器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能为机坪做“体检”,还能突破地形限制开展探测工作,是机场建设数字化、无人化的代表。

图为工作中的探地雷达机器狗

11月8日,在三期扩建工程南三指廊以南站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业务经理时强懿正在操作机器狗作业。记者看到,探地雷达机器狗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后方拖有一个类似扫地机器人的方形盒子,在遥控器的操控下,机器狗先是四肢原地踏步调整了下方向,随后便直直向前走了起来,与此同时,时强懿同事手中的笔记本电脑上,显示出了其所经过的地下构造图像,画面整体呈灰色,显示有各种波浪形的纹理。

“后方这个装置就是探地雷达,不断向地下发射雷达波,根据雷达信号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图像,判断识别地下病害隐患情况,相当于在给机坪做‘体检’,地下构造图就是‘X光片’,图中这突起的两个波形,显示地下有管道,这个稍微平缓一点的是钢筋。”时强懿指着实时呈现的构造图解释道,“如果出现一条斜向下的波,就要注意了,可能代表有裂缝,机器狗可检测机场跑道、机坪道面以下3米内的脱空、裂缝、疏松、富水等隐患,还可探测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机器狗“医生”构造复杂,操控却很简单,时强懿介绍:“首先划定‘体检’区域,比如在跑道区域,我们在后台系统里标出要探测的范围,设定好具体坐标和行走路径,然后启动机器狗即可。除为机坪‘拍片’外,机器狗还可在土面区、绿化带、管廊等‘人难进、车难行’的复杂区域探测,在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全域探测,其单次可连续工作4小时,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20公里。”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探地雷达机器狗已辅助三期工程完成道面质量检测、地下管线排查及绿化带富水检测等难点工作。后续计划推动其与三维激光扫描仪、边缘计算设备深度耦合,探索“一狗多用、多狗协同”的智能应用新模式。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中,除探地雷达机器狗外,还应用了墙面抹灰机器人、放样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管道焊接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可替代人工从事劳动量大、标准化程度高、有危险性的作业,既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还能形成可实时追踪的数据,助力机场建设向数字化、无人化升级。(冯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