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共享电单车集体涨价50%!是成本倒逼还是垄断割韭菜? 共享电单车乱象 共享单车 哈啰骑行 共享单车骗局 前脚网约车刚涨完价,沈阳的共享电单车就跟上了“涨价潮”!滴滴、哈啰双双官宣调价:起步价从“前20分钟3元”直接砍到15分钟3元,意味着常见的18分钟通勤路,费用从3元飙到4.5元,涨幅硬生生冲到50%。有通勤族算过账:每天早晚各骑一次,一个月要多花近百元,这价格都快追上拼车网约车了——冬天顶着寒风骑电单车,性价比还不如坐有空调的网约车,图啥? 更耐人寻味的是,两家平台几乎同步调价,美团虽暂未跟进,网友却直言“迟早会跟风”,质疑这是“默契垄断”。企业给出的理由很统一:锂电池、运维人力、车辆折旧成本都在涨,不涨价难维持运营。但消费者可不买账:“一辆电单车采购成本2000-3000元,3-6年折旧,现在骑行订单这么多,真的亏吗?”“以前靠低价抢市场,现在没了竞争对手就涨价,这不是割韭菜是什么?” 有人吐槽“戴头盔都要2分钟,实际骑行13分钟就收3元,吃相太难看”,也有人理解“运维要换电池、调车辆,成本确实不低”。更扎心的是,沈阳冬天骑行本就遭罪,涨价后不少人直接放弃电单车,转而选择网约车或公交——可网约车今年6月也刚涨过价,短途出行的“平价选项”难道要消失了? 一边是企业喊着“成本压力大”,一边是消费者抱怨“出行成本越涨越高”,你觉得这次共享电单车涨价合理吗?是该为企业生存买单,还是该抵制这种“垄断式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