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远东问题!说白了,远东地区就像是俄罗斯的一个心结,丢掉太浪费,不丢掉又会成为俄罗斯的累赘。 这地方简直是个地下宝库,稀土储量能占到全球近三分之一,天然气也得占五分之一,煤炭、木材更是多到挖不完砍不尽,随便从地里刨点出来,都能让不少国家眼睛放光。 621 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占了俄罗斯国土的三分之一,光是这份体量,就没法轻易撒手,更别说底下埋着的那些硬通货了,真要是丢了,等于平白扔了个金疙瘩,换谁都得心疼。 可偏偏这么块宝地,守着却比守个烂摊子还累。人口稀得可怜,800 多万人散在这么大的区域里,平均一平方公里连一个人都凑不齐,堪察加半岛上百公里都见不着人影。 年轻人早早就往莫斯科、圣彼得堡跑,那边工作多、日子滋润,谁愿意留在这儿遭罪?冬天能冻到零下 40 度,一冻就是小半年,出门都得裹成粽子,夏天蚊子还成群结队,医疗教育设施更是跟不上。 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劳动力根本不够用,好多矿山、渔场、林场都只能停摆,想开发都没人手。 政府也不是没下过功夫,2016 年就搞了 “一公顷土地” 政策,想让老百姓免费拿地定居,到现在也就 15 万人响应,大多只是盖了房子,根本没心思开发。 2007 年设了远东发展部,后来又搞自由港、建超前发展区,减税让利想拉外资进来,可外资比猴还精,一看这成本就打了退堂鼓。 楚科奇那片金矿,储量全球第六,光黄金就有 300 吨,可冬天没法开工,运矿石只能靠直升机,一趟运费就得 3000 美元,挖出来的金子卖了钱,刚够填运输的坑,压根赚不到钱。 基础设施更是烂得没眼看,公路铁路少得可怜,冬天路面结冰,卡车一跑就打滑趴窝,货物运不出去,资源再好也变不成现钱。 过去十年砸了 20 万亿卢布进去,人均投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可 2022 年远东 GDP 才 8.7 万亿卢布,也就占全国的 5.4%,花了大钱没办大事。 2022 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制裁接踵而至,俄罗斯财政紧张,给远东的补贴直接砍了大半,本来就靠中央输血,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工业、服务业全跟着衰退,人口外流更严重了。 没办法只能转头往亚洲卖资源,石油、天然气一股脑往外卖,2025 年第一季度经济总算涨了 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可又新添了新愁 —— 太依赖别人了。 万一对方经济增速放缓,自己的出口就得受影响,这种把饭碗端在别人手里的感觉,谁都不会踏实。 而且产业结构太单一,除了挖资源、捞水产,工业和服务业几乎没什么活力,水产品捕捞占了全国 75%,加工占 65%,可铁路运不动,货压在港口发不出去,照样赚不到钱。 更纠结的是战略上不能丢。这地方是俄罗斯面向太平洋的门户,冷战时就堆了不少核导弹、轰炸机、核潜艇,现在还是亚太地区的屏障,紧邻中、美、日、韩,要是丢了,战略空间直接被压缩,在亚太的影响力也就没了。 普京心里门儿清,要是自己松了手,其他大国肯定会趁机进来,格局就全变了。 就算现在经济紧张,还是得在这儿加强军事部署,核潜艇基地压根没撤,2025 年东方经济论坛上还签了 12 万亿卢布的投资协议,计划升级基础设施,把铁路运输能力提上去。 可钱从哪儿来是个大问题,俄罗斯整体经济本就增长乏力,通胀高、军费压力大,远东这 2877 亿卢布的债务还没还清,再砸钱进去就是雪上加霜。 2025 年失业率降到 2.8%,就业人口超 400 万,看着还行,可平均月薪 9.4 万卢布的背后,还有 11.6% 的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物价比全国高 22%,住房条件也没改善,老百姓日子并不好过。 说穿了,远东就是俄罗斯手里的烫手山芋。丢了吧,30% 的稀土、20% 的天然气,还有那么大的战略空间,实在舍不得;不丢吧,每年砸钱补贴,开发成本高得吓人,人留不住、钱赚不到,还得担心依赖别人、外部势力介入,简直是个填不满的坑。 过去二十年人口少了 150 多万,未来十年计划再投 40 到 50 万亿卢布,想建 “未来型经济” 示范区,可气候、人口、资金这些硬骨头,哪块都不好啃。 这心结说白了就是又爱又恨,爱它的资源和战略地位,恨它的拖累和难开发。俄罗斯只能硬着头皮撑着,一边挖资源换钱,一边砸钱搞基建、抢人才,可能不能熬出头真不好说。 毕竟手里捧着金饭碗,却因为碗太沉端不稳,饿肚子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