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号,今天一整天都在观察日本舆论场上,对于高市早苗的台湾问题发言,以及薛剑总领事相关言论的舆情。总的来看,日本的对华言论是极其不友善的,几乎九成都是支持高市早苗,支持行使集体自卫权。而只有少数理性的观点,认为是日本方面主动挑起了争议,介入了中国的内政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我所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日本对华的负面观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实际上,日本对华态度的恶化有两条线。其中的一条线是历史问题,尤其是在2000年后小泉纯一郎上台,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在那之前,日本人对华的好感度甚至达到了50%以上,但即便在小泉时期,好感度也能维持在30%。可见历史问题虽然重要,但它对于日本对华态度的冲击并不是根本性的。 另一条线就是中、日之间经济实力的结构性变化,而这个时期则是从2010年之后开始的,尤其是安倍2012年上台之后急剧加速。如果说历史问题日本尚且可以忍受,但在经济领域被中国超越,失去了数10年的亚洲经济霸主地位和对华的心理优势,这一点才是日本难以接受的。从那个时候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华心态就开始逐渐不正常,甚至是畸形了。事到如今,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日本的4.5倍,这种心理上的不服气才是日本对华恶感的根源。 其实不仅是日本,包括美国、韩国,欧洲,或者其他的发达国家也好,他们内心当中都有对中国快速成长的不适应。他们非常不习惯中国从一个他们帮助和扶持的对象,开始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角色,甚至超过了他们的影响力。因此,日本或者其他国家重视台湾问题,其本质还是想用台湾问题来封锁和打压中国,遏制住中国发展和成长的势头,甚至于再度回到过去那个封锁和贫穷的状态。但正因为他们看待台湾问题的心态是如此负面和阴暗的,也注定他们的计划不会得逞,因为这本质上是与地区和全球的发展潮流相违背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