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路本报记者王春
富二氧化碳合成气绿色甲醇合成试验装置,每天生产甲醇120千克;每小时50标准立方米的多功能电解水制氢测试平台,可直接将海水制成氢气,解决海上平台等特定场景绿色碳源需求……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上海电气旗下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锅炉厂”)零碳未来装备试验及示范中心,了解零碳未来装备与绿色燃料合成技术新发展。
富二氧化碳合成气绿色甲醇合成技术,是上海锅炉厂“全球首套加压流化床生物质纯氧气化技术”的配套技术。它可以通过选择性中和生物质气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大幅度提升生物碳资源的利用率,并适应由绿电波动造成的绿氢供应不稳定,实现真正的绿色甲醇柔性合成。
上海锅炉厂化工与高端装备部研发工程师黄成介绍:“试验装置已经完成72小时甲醇合成试验,并取得良好实验结果,为上海电气投资建设的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该项目是国内首个规模化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填补了国内绿色甲醇领域规模化、连续化生产的技术空白。项目首期年产约5万吨绿色甲醇,预计全年可带动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约18万吨,消纳绿电约2.2亿千瓦时,直接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
电解水是制备氢气的主要路径,海水直接耦合制氢技术是一项中国首创的前沿技术。上海锅炉厂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发多类型电解水制氢装备。该公司总工程师吴亮介绍:“公司的碱性电解槽,产氢量达每小时2000标准立方米,按每年运行8000个小时计算,大概能生产超过1400吨绿氢。我们首先布局研发中心先行突破关键技术,再通过项目示范完成装备验证与工艺迭代,为新技术落地提供了‘研发—验证—应用’闭环路径。”
走进光储研发试验中心,9套25.6平方米的定日镜格外吸睛。该中心采用全世界最前沿、最先进、最高效且经过多个国际大型工程项目验证的聚光集热无线控制技术建成。目前,这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迪拜100兆瓦塔式光热电站。
“该技术实现了大规模镜场控制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效率,解决了数万面镜子同步精准追踪太阳的技术难题。通过该项目,我们对光热关键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上海锅炉厂新能源部技术处处长助理徐明说。
近年来,上海锅炉厂作为上海电气的核心制造基地之一,通过高效清洁煤电、氢能装备、碳捕集等技术协同发展,形成“绿电、绿氢、绿色化工”全链条创新示范,推动中国绿色能源装备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产业生态输出”升级。(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