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神农集团前十月销售生猪244.5万头 代养占比70%有效降本负债率仅27%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汪静

“猪周期”之下,神农集团(605296.SH)正在力求突围。

日前,神农集团发布公告,2025年10月份,公司销售生猪33.54万头,销售收入4.08亿元。前10个月,公司共销售生猪244.50万头,销售收入38.88亿元。

猪价仍继续探底,2025年10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11.04元/公斤,环比9月份下降13.88%。从行业来看,10月份生猪养殖企业的商品猪价格于年内首次跌破12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普遍已下跌超过三成。

作为云南省本土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神农集团主要为轻资产运营的家庭农场(代养)模式,在该模式下,公司出栏规划稳定增长,2025年出栏目标为320万—350万头。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行情承压,但由于神农集团的家庭农场模式降低成本,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27.07%,仍为上市生猪养殖企业中最低。

生猪价格跌破12元/公斤

神农集团披露的公告显示,2025年10月份,公司销售生猪33.54万头(其中:商品猪销售26.59万头,仔猪销售6.06万头),销售收入4.08亿元。2025年1—10月,公司共销售生猪244.50万头(其中:商品猪208.10万头,仔猪销售31.21万头),销售收入38.88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神农集团上市以来产能持续扩张,在2020年,公司生猪出栏量仅为41.1万头,2021年、2022年、2023年迅速增长至65.37万头、92.9万头、152.04万头。在2024年,其生猪出栏进一步增长至227.15万头。

然而,2023年,经过非洲猪瘟后的猪企大规模扩产,中国生猪养殖市场从供需结构来看已经呈现为供大于求的态势。生猪养殖行业由过去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到2023年出现了传统猪周期规律“失效”的现象,处于“非典型”周期阶段。从2023年开始,过量的供给叠加非瘟疫情,市场去产能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

这轮“猪周期”之下,生猪价格持续下行,行业企业“卖得多、挣得少”的窘境延续,神农集团也不例外。数据显示,2025年9月份,神农集团商品猪价格跌至12.82元/公斤,创下年内新低,10月份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商品猪销售均价11.04元/公斤,环比9月份下降13.88%。

简报数据显示,生猪养殖企业2025年10月份的商品猪价格进一步走低,并于年内首次跌破12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普遍已下跌超过三成。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的数据,全国生猪市场价格(线上)2025年10月份亦跌破12元/公斤,其后价格变化一度有所反复,尚未看到明确止跌迹象。

代养比例达70%出栏规划稳定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神农集团是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目前云南省本土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饲料加工和销售、生猪养殖和销售、生猪屠宰和生鲜猪肉食品销售、以及食品深加工和销售业务。

与牧原股份等自繁自养的模式不同,神农集团自2017年开始,立足行业探索“公司+现代化专业农户”生猪代养模式。在此前的业绩说明会中,神农集团表示,公司目前自营和代养的比例大致为30%、70%。

据了解,在该合作模式下,猪舍的权属归农户所有,公司向农户提供猪苗、饲料、药品、疫苗等生产资料,并由公司合作养殖部进行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商品猪饲养至出栏后,由公司根据出栏生猪的重量和质量结算合作养殖费。

此前,神农集团曾表示,轻资产运营的家庭农场(代养)模式将成为产能扩张的重要抓手。目前合作的家庭农场生猪年出栏量,占公司年出栏总数比例已达70%,同比提升了约10%。未来,公司自繁自养规模将保持在80万头左右不变,发力代养模式稳步扩张,2030年公司年出栏目标为1000万头。也就是说,若规划保持不变,2030年神农集团的代养比例将高达92%。

2025年年初,神农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出栏规划稳定增长,2025年出栏目标为320万—350万头,2027年预计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

猪价下行之下,2025年前三季度,神农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9.23亿元,同比下降3.79%;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下降3.89%。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行情承压,但由于神农集团的家庭农场模式降低成本,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27.07%,该负债率仍为上市生猪养殖企业中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