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站出来爆料行业大黑幕了! 近日,有一位业内人士曝光直播间带货的内幕,她说她们的货全部都是AB货,意思就是说拍A就发B,身上穿的是A的,给你发的肯定是B的,所以你看到的质感很好,质量很好,那都是只是他们拿出来展现的那一件,你永远买不到她身上的那件! 直播间里的“AB货”套路,早已成了行业不能说的秘密。 这位匿名从业者在行业交流会上私下透露,她服务过的10多家头部带货直播间,从服装到家居用品,全在玩“拍A发B”的把戏。 A货是主播的‘表演道具’,得专门找老师傅做,面料选进口的,缝线密度比国标高两倍,镜头拉近拍细节时,针脚比指甲盖还整齐。 她比划着解释,而消费者收到的B货,是工厂流水线“速成品”,面料是回收的再生棉,缝线歪歪扭扭,甚至连尺码标都是打印店临时贴的。 而主播嘴里的‘同源工厂’‘专柜同款’,全是骗你下单的话术”,刘姐的经历比爆料更具体。 她在某快手直播间看中一款宣称“100%羊毛”的大衣,主播穿着在镜头前转圈,面料光泽感十足,还特意用打火机烧了一小撮线头“验真”。 刘姐当即下单50件准备铺货,可收到货后傻了眼:大衣面料硬挺如纸板,烧线头时冒黑烟还结块,明显是化纤材质。 联系主播售后,对方只甩来一句“直播灯光有滤镜,实物以收到为准”,退货要自掏运费,算下来比货值还高。 这样的糟心事儿,正在数亿消费者身上上演。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直播电商消费维权报告显示,全年直播带货投诉中,“货不对板”占比达42.3%,连续三年位居投诉榜首。 更让人咋舌的是,套路已从服饰蔓延到生鲜领域。 新疆果农老张就遇到过“李鬼”,某抖音直播间盗用他果园的冰糖心苹果视频,镜头里每颗苹果切开都有晶莹糖心,售价99元10斤。 可消费者收到的,全是表皮打蜡的普通红富士,有网友投诉后,直播间直接下架商品换号开播。 商家敢如此明目张胆,赌的就是消费者“怕麻烦”。 匿名从业者算了笔账:一件A货定制成本200元,可支撑1000单销售;B货成本30元,就算有10%的人退货,扣除运费损失,每单仍能赚60元。 更恶劣的是仿牌套路,有网友曝光某直播间卖“耐克平替鞋”,主播反复强调“和专柜同款勾子”。 可收到后发现,耐克的“对勾”被改成了歪向一边的“弯钩”,他在评论区指出问题,三秒就被踢出直播间,当时在线人数还有8000多。 平台的监管漏洞,让骗局有了滋生空间,中国电商研究院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抖音直播的“货不对板”投诉处理完成率仅68%,远低于淘宝的92%和京东的95%。 一位平台审核员私下透露,直播间流量更新快,主播换个账号就能重新开播,我们一天要审上千个直播间,根本盯不过来细节造假。 但消费者的觉醒正在加速,北京的张先生最近就成功维权:他在直播间买的“真皮皮鞋”收到后发现是人造革。 于是当即拍了开箱视频和直播回放对比,向12315投诉后,不仅退了货,还拿到了三倍赔偿。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人开始“用脚投票”,与辉同行直播间因全程展示真实货源、胖东来线上直播坚持“样品即卖品”,粉丝量半年增长超千万。 而去年被曝光卖AB货的5家头部直播间,如今均已闭店。 主播在镜头前喊着“家人们”,转身就用劣质B货透支信任,这样的“生意经”终究是一锤子买卖。 直播电商的本质是“信任经济”,镜头前的A货再光鲜,也抵不过消费者手中B货的冰冷。 监管部门已出手,2025年1月起,《直播电子商务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要求直播间必须公示样品与实物的差异说明。 而杭州、广州等地也开展了专项整治,两个月查处127家卖AB货的直播间。 说到底,直播间里真正的“爆款”,从来不是定制的A货样品,而是商家的诚信。 只有守住“样品即卖品”的底线,平台把好审核关,监管织密防护网,直播电商才能跳出“套路赚快钱”的陷阱,走得稳、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