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以“数字引擎”驱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贵阳高新区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

近日,中电标协园区工委会公示2025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经过严格的自主申报、形式审核与专家评审,贵阳国家高新区凭借其在产业集聚方面的卓越实践与显著成效成功入选,成为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先进经验的代表之一。

本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电标协园区工委会联合开展。活动面向全国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聚焦产业集聚、空间治理、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实数融合、绿色安全、开放合作等方向开展征集。贵阳高新区的入选,标志着其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

作为全市“强省会”主战场、新型工业化主阵地,贵阳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将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两主一特一软”产业,以“数”为媒、以“智”为擎,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蓄积了澎湃动能。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贵阳高新区将数字技术视为赋能工业转型的强大引擎,明确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工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园区大力支持企业为传统生产流程安上智能“大脑”、接入互联网“云端”,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与品质跃升。

园区内的企业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一转型路径的成效。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动化设备与工序优化,每分钟近350件汽车整流二极管有序下线,较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产量增长58%、优品率提升33%;贵州威利德制药有限公司为工厂装上了数智“大脑”,实现从“传统熬制”到“精准智造”的跨越,让主营药品产量得到极大提升,生产成本降低约15%,整体效率提升近70%。

在推动数字产业化方面,贵阳高新区同样成果丰硕,汇聚了云上艾珀、航天云网、京师城投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纳入工信部500万口径统计的软服业企业达百家,累计带动300余家企业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践。园区企业朗玛信息研发的“39AI全科医生”成功获批国内首个国家备案医学大模型;世纪恒通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东方世纪研发的“东方祥云”水利信息化系统,其应用已覆盖应急管理部及国内多个省份。

此次入选2025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是对贵阳高新区既往探索与实践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鞭策。站在新的起点上,贵阳高新区将继续深化数字赋能,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生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不断贡献“高新”智慧与方案,为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更加强劲的新动能与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