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国际航协宣布:人民币正式加入全球航空结算体系!以后中外航司做生意,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了!就在同一天,俄财长亲口透露:中俄99.1%的贸易已用本币结算,美元几乎被“踢出局”!人民币+卢布,成了双边贸易的绝对主角。 国际航协的决定可不是简单加个币种选项那么简单。要知道这个组织的清算所服务着全球 581 家航空公司,2024 年一年就处理了 638 亿美元的结算量,之前只认美元、欧元等七种货币。现在人民币加入后,从 12 月开始,中外航司买燃油、付维修款、结机票款都能直接用人民币算账,不用再经过美元倒手。 南方航空和厦门航空已经确定率先试点,中国国航总会计师孙玉权算过一笔账,光是省去的货币兑换成本和汇率波动损失,就能给航司省下不小的开支。 对那些常年在中国市场运营的外国航司来说,这意味着和国内机场、航食公司的结算效率能提升不少,之前要等一周的款项,以后可能两三天就能到账。 同一天,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在北京的表态更具冲击力。99.1% 的贸易用本币结算,意味着美元在中俄贸易里几乎成了 “旁观者”,这个比例比之前的 90%-95% 又迈了一大步。西卢阿诺夫特意解释,这么做是为了避开 “不友好国家” 的银行体系,毕竟之前用美元结算时,资金流转随时可能被中断。 现在人民币和卢布成了主角,2024 年中俄贸易额刚创下 2450 亿美元的峰值,今年还在涨,庞大的交易额靠本币就能顺畅运转。俄罗斯央行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已经成了他们外汇储备里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货币,连国家福利基金的流动性资产都彻底剔除了美元,全部换成人民币资产来稳定汇率。 这两件事能凑到一天发生,背后是人民币国际化多年的铺垫。国际清算银行刚发布的调查显示,人民币全球日交易量已经冲到 8170 亿美元,占比 8.5%,和第四名英镑的差距越来越小。 现在人民币已是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80 多个国家的央行都把人民币放进了外汇储备,2025 年一季度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占比达到 2.88%,比 2016 年刚加入 SDR 时翻了近三倍。 国际航协的选择也藏着市场逻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33 家在华运营的中外航司早就盼着人民币结算落地。国际航协产品副总裁弗雷德里克・莱热说,这是响应客户需求的必然举措,而且会员航司不用多花一分钱就能享受服务。 丹麦丹斯克银行的分析师看得更透彻,他觉得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 “里程碑”,正好赶上了各国想减少美元依赖的窗口期。 人民币的 “朋友圈” 还在扩大。央行已经和 32 个国家地区签了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 4.5 万亿元,刚和韩国、欧洲央行都续了约。数字人民币也在发力,跨境支付平台已经和香港的 “转数快” 联通,还在推进和老挝、新加坡的系统对接。这些布局和航空结算、中俄贸易的突破相互呼应,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推进力。 现在再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航司的结算单上、中俄的贸易合同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11 月 6 日这两个消息,更像是给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做了一次清晰的标注,让人们看到这种货币正在全球金融体系里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