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中国最美的女人!五位总统追求她,她却隐居农村守寡,死后葬在八宝山! 1894年河北沧州诞生的刘喜奎,打小就跟戏曲结了缘。 9岁跟着名师毛毛旦学河北梆子,10岁进天津李海科班练京剧,老生、武生、刀马旦甚至花脸的功夫都练得扎实。 她进戏班比旁人晚,却凭着一股子灵气和肯下苦功的精神,练出旁人没有的绝技——两个膝盖夹着铜钱走碎步,疾步如飞铜钱也掉不下来。 那时候清朝传下规矩,戏曲舞台上不准有女儿身,北洋政府更是明令男女不得同台,女伶想唱戏只能去茶园、游艺园这类不上台面的小地方。 刘喜奎跟着戏班在哈尔滨、北京、天津之间辗转,她身段娇柔,唱腔圆润,一开口就能压住全场,满台人都成了她的陪衬。 就这么凭着色艺双绝,在小场地里掀起了热潮,上到权贵名流,下到小贩商贾,都成了她的戏迷。 人多了声势就大,北洋政府只好松口开放女伶表演,刘喜奎也成了打破传统的先驱,得了“伶界大王”的称号。 走红之后的刘喜奎,成了整个民国最耀眼的明星。 前清遗老易实甫学富五车,却为她写“色而不淫”的打油诗,天天跑到她家门口脱帽喊“我的亲娘呀”,她干脆拜其为师以“师父”相称,轻松化解尴尬。 段祺瑞的侄子为了一亲芳泽,冲上戏台抱着她就亲,随后被扭送警局,罚了50块大洋还直呼“痛快值得”,张伯驹都特地写诗打趣这事。 更让人惊叹的是,五位总统级别的权贵都对她倾心不已。 袁世凯以总统名义邀她去中南海唱堂会,把她领到空屋图谋不轨,她借口补妆从容脱身,让袁世凯直言“这个女戏子真不好惹”。 张勋两度逼婚,第一次被她当面拒绝,复辟时再次纠缠,她抓住张勋爱辫如命的软肋,提出剪辫再谈婚事,趁着张勋复辟失败才得以脱身。 曹锟用筐装银元送上门,借着60大寿堂会逼婚,多亏正房太太大闹一场,她才趁乱逃走,为了避祸还曾两年不登舞台。 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这些权贵的追求,也都被她用智慧一一化解。 看透了这些热闹背后的虚伪,刘喜奎心里越发渴望平静日子。 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崔承炽揭露上司贪污的新闻,她对这个正直的男人心生好感,托人说亲后又让舅舅去相看。 崔承炽担心自己黝黑矮小还患痨病的模样吓走她,派年轻卫兵顶替相亲,舅舅回来夸来人仪表堂堂,她才放下心来。 大婚那天,她特意坐花轿大办婚礼,就是要让那些权贵知道自己已嫁作人妇,崔承炽还安排了不少配枪便衣防备抢亲。 可掀开盖头那一刻,她才发现被骗,但看着眼前这个正直却处境艰难的男人,还是选择了坚守。 婚后第四天,崔承炽就因这桩婚事遭权贵打压,被调往外地四处奔波,三年四个月后就旧病复发客死他乡,两人再也没能团聚。 崔家过继了远房侄子给她,她立下誓言永不再嫁,一守寡就是39年,1935年同乡还为她送上“志洁行芳”的贞节牌匾。 七七事变爆发后,隐居在北京马勺胡同的刘喜奎,被日本人找上门来,许以重金邀她去日本演出。 她想起父亲作为清朝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奋勇抵抗的往事,断然拒绝了这屈辱的邀请,连夜逃出北京。 在抗日区,她免费义演筹集资金,全数送到前线,听说安徽水灾,又从积蓄里捐出2000银元赈灾。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没忘记这位早年的戏迷,特地派人邀请她出山。 两人在文化部宴会上重逢,周总理举杯劝她“把技艺传给后人”,她便进入中国戏曲学校,成为河北梆子班教授,跻身学校十大教授之列。 1952年年近花甲的她,不顾旁人担心旅途劳顿,主动报名赴朝鲜慰问义演,直言“若不参加此次爱国义演,是我终身的遗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初心。 人们称她中国第一女演员,不只是因为她的美貌与技艺。 那时候《顺天时报》评选伶界大王,她以238606票超过梅兰芳,更重要的是她打破了沿袭百年的男女同台禁令,让女伶得以登上正经戏台。 她还在旧戏里融入爱国情感,让戏曲不再只是消遣,多了精神力量。 谭鑫培说“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正是对她艺术革新的最高认可。 大家总津津乐道五位总统追她的传奇,可她之所以能成为传奇,是她在乱世浊流中的清醒与坚守。 面对权势诱惑,她不卑不亢用智慧周旋,没丢半分尊严;巅峰之时,她甘愿放下名利下嫁寒门,不因被骗就背弃承诺;国难当头,她拒绝敌寇邀约,用义演和捐款支援国家,守住了民族气节。 这份不贪富贵、不图享受的品格,正是周总理对她评价的核心,也是她能在旧社会活得顶天立地的根本。 真正的美从不是皮囊的转瞬即逝,而是风骨与气节的历久弥新。 【评论区聊聊】你心中最让人敬佩的民国传奇人物是谁? (信源:中国第一女演员,隐居农村守寡39年——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