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记者,特朗普北京时间11月11日谈论印度:“我们正在与印度达成一项协议,与以往的情况大不相同。目前他们并不喜欢我,但他们会再次喜欢我们的。我们正在达成一项公平的贸易协议。这是一项公平的协议。” 首先,这句话其实是特朗普典型的“铺垫式预告”风格。他喜欢在正式宣布之前先给外界一点风声,既设定议题,也测试反应。 这次他提到与印度的协议“不一样”“公平”,其实就是在告诉外界,这不是简单补补旧账,而是要推倒重来。要知道,特朗普上次当总统时就一直对美印贸易不太满意。 觉得美国吃亏,尤其是印度的关税政策让他不爽。比如摩托车进口税,他就曾当众吐槽过,说哈雷戴维森在印度卖得贵就是因为印度收了太多税。 这次他又提起印度,显然是想重启那段未完成的“谈判”。不过这次的背景和过去可不一样。2024年印度刚经历选举,莫迪政府继续掌权,稳定性高。 而美国这边,特朗普虽然还不是总统,但已经开始全方位布局,尤其在外交上,提前放话就是为了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印度对美国来说,不只是一个贸易伙伴,更是地缘政治的关键角色。在美国眼里,印度是“制衡”亚太局势的重要棋子,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安全上。 因此,特朗普谈印度,不只是想着卖点美国产品,更是想再次把美印关系拉成一张有利于自己的外交牌。印度这几年和美国的关系确实越来越紧密。 尤其是在技术、能源和防务领域。两国签过不少协议,比如共享卫星导航数据、联手研发新型武器,还有在芯片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展开。 美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其实早在奥巴马时期就开始酝酿,特朗普当政后虽然经常批印度的关税政策,但实际上他也加强了两国高层的互动。 只是他那时候的风格太直接,总是边骂边谈,导致两国关系时好时坏。这次他用“他们会再次喜欢我们”这句话,其实是在暗示。 如果他回到白宫,美印关系不会只是回到从前,而是要走出一个新方向。说到底,特朗普那句“他们并不喜欢我”并不是真的在抱怨,反而是一种策略性的示弱。 政治人物说自己“不被喜欢”,很多时候是为了制造一种“逆流而上”的形象,好让后续的“被接受”显得更加有价值。美印之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利益怎么谈的问题。 特朗普现在提前放出“公平协议”的风声,就是想打破之前的谈判僵局,给印度一点压力,也给美国内部一点信心,尤其是那些关注对外贸易的选民。 回顾历史,美印之间的贸易摩擦其实一直都在,两边都觉得自己吃亏。美国说印度关税高,印度说美国市场准入门槛多。 但这几年,全球供应链变化太快,不管是芯片短缺还是绿色能源转型,美国都需要更多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制造国来补位。 而印度也希望能多从美国引进技术,换来更多对美出口。所以这次所谓的“公平协议”,很可能是特朗普想要推动的“互补型合作”,至少在口头上先打个样,等他上台后再来具体操作。 现在国际形势变化得比谁都快,中东局势刚刚升温,俄乌冲突还没停,中国对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如果想拉住印度,就必须在贸易上有所表现。 而特朗普这次的发言,其实是试图重新定义“美印关系”的基调。不是一味抱怨印度的保护主义,而是让印度也看到合作的可能性。 而从印度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回归确实是一个变数。莫迪政府对特朗普的态度一直比较灵活,既不拒绝也不完全依赖,典型印度式的“战略自主”。 特朗普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提前放话,给印度一个“合作的新机会”。所以,别小看特朗普那几句话,虽然看上去是随口一说,但其实是一次有预谋的“外交预热”。 他谈的不是印度本身,而是借印度这张牌,重新摆出他那套“美国优先”的对外策略。在他眼里,只要能谈成一份看上去“公平”的协议,不管对方是印度还是其他国家。 都是他展示谈判成果的好素材。而印度,恰好是一个有分量又愿意谈的对象,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又开始“拉拢”印度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