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基层法治的实践样本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最基层力量,更是基层法治发挥作用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河南省打造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亮点的“枫桥式司法所”,积极探索解决基层基础建设的难点和堵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主动作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据悉,目前,河南省2452个司法所已全部建成五星规范化司法所,其中“枫桥式司法所”220个,高质量夯实了当地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从组织调解志愿者团队到矛盾化解机制的探索,从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到助力乡村振兴,近日,新黄河记者跟随司法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法治乡村基层行暨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效能”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河南省郑州市、三门峡市、洛阳市、新乡市四地,探访和了解当地如何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层法治社会建设,以及在乡村法治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样本。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新模式和新探索

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司法所近年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了“三级三类”矛盾化解机制和“一院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的“3312”工作法,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2023年12月所被河南省司法厅命名为“枫桥式司法所”。

经八路司法所所长张婷婷介绍,街道层面也就是第一级网络,通过统筹辖区各类资源,组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在第二级网络(社区层面),不仅配有法律顾问,还定期组织社区“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参与研判、调解;在第三级网络(以楼院为单位的微网格),发挥群众力量,通过“小板凳议事会”“武阿姨聊天室”等,群策群力,化解楼院内矛盾纠纷。这就是当地建立的“三级三类”矛盾化解机制。

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司法所。受访者供图

“一院两所”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是指经八路司法所与区法院、派出所积极开展诉调对接和警调对接工作。张婷婷举例介绍,2024年4月份司法所与区法院开展的“调诉对接”一站式试点服务,区法院将家事、邻里、劳动争议等适合调解的民事纠纷移交给司法所,司法所24小时内将纠纷委派给相应调解组织,调解组织受理后安排专职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与当事人对接,及时化解矛盾,“最快当日即可解决,最长不超过30天。”

此外,经八路司法所还建立了“七彩阳光”调解志愿者队,七支团队遍布在社区、奔走于小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还整合了辖区20家律师事务所、1家法律服务所专业力量资源,让街道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而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司法所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用好法律顾问,以专业法律支撑基层政府法治建设。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原店司法所在当地统一聘请政府法律顾问的新模式下,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合同书,由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查,提供法律意见,用活法律顾问。同时,原店司法所还积极参与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模式。特别是司法所参与东二社区创新开展的“敲门行动”,组建了以党员干部、网格员(普法宣传员、人民调解员)、楼栋长和志愿者为骨干组成60余人的“敲门队伍”,对“常规走访户”每季度上门1次,收集共性需求;对年轻家庭开展“线上敲门”,通过微信群推送就业信息、社区活动;对“一老一小”、残疾人、困境家庭等建立台账,开展关爱慰问,宣传惠民政策。一方面为独居老人、问题家庭、留守儿童等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再通过“板凳议事”的机制进行消除和化解。

保驾护航农业品牌,法治助力乡村振兴

提到黄河流域的水利重器,就不得不提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它是黄河汛期调水调沙的关键,保障着母亲河的安澜。

2019年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政府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并注册商标“小浪底”,2022年镇政府与郑州大学合作,成立河南小浪底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并与乡村旅游协会达成“小浪底”商标授权协议。当地积极挖掘自身特色资源,依托石榴、葡萄、玉米、黄河大鲤鱼等农产品,逐步塑造了“小浪底”优质农产品品牌,为当地乡村振兴之路带来新活力。

在品牌运营中常常涉及与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企业等多方主体签订合同,这不仅关系到“小浪底”品牌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对当地农产品经济效益的保障。位于小浪底镇的小浪底司法所针对品牌运营中常见的合同类型,包括原材料采购合同、产品销售合同、品牌授权合同等,通过制定标准化合同模板,明确合同基本条款、权利义务关系、违约条款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关键内容,为当地产业发展赋能。

小浪底司法所所长李娜娜告诉新黄河记者,小浪底司法所还会对拟签订的合同进行细致审查,从法律专业角度指出合同中存在的漏洞与风险,并提出修改建议,确保合同合法、有效、严谨,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司法所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凭借其专业的法律资源、多元的服务职能,为当地品牌运营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法治支持,助力“小浪底”品牌实现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乡镇经济发展进程中,依托专业优势,小浪底司法所为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品牌的打造与运营,以及镇域经济的增长贡献了法治力量。据悉,小浪底司法于2024年荣获“河南省枫桥式司法所”称号。

法治示范村创建,发挥法治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示范村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司法所所长岳建新很笃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带来的长久示范效应。岳建新介绍,2021年潞王坟乡被命名为省级法治乡镇,辖区共12个村已有6个村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其中国家级1个(五陵村),省级3个(王门村、金灯寺村、东同古村),市级2个(后郭柳村、坟上村)。坚持以民主法治示范创建为抓手,聚焦五陵村“时间银行”等特色村居,探索出一条“法治引领、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以五陵村“时间银行”为例,作为一个互帮互助公益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了爱心价值的交换,还有效化解了邻里矛盾。潞王坟乡五陵村村委委员郭静介绍,“时间银行”带领群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志愿服务、扶贫帮困、助人自助有效结合,让爱心循环“增值”在全村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的新型和谐社会关系。

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乡五陵村“五陵时间银行”。新黄河记者李运恒摄

郭静还是五陵村“时间银行”的副行长,她认为“时间银行”是带有文化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能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在五陵村村民冯培林的理解里,时间银行的概念更为直接,他举例,就是村民们互相帮忙,把服务的时间存起来,以后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就能支取相应的服务时间。“比如说,张大爷年纪大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灯泡坏了自己换不了,就可以在‘时间银行’求帮助,‘时间银行’安排爱心储户小李去帮忙换灯泡,小李的服务时间就存进了自己在‘时间银行’的账户里。等到小李家里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支取储存的时间找其他储户帮忙。”

此外,潞王坟司法所通过“法律明白人”培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四议两公开”制度等措施强化基层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基层行,加快法治乡村建设,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建设,让民主法治示范村从“荣誉称号”成长为乡村治理“金字招牌”,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助力提升乡村基层治理高效能。

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乡五陵村村(居)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受访者供图

岳建新认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就要强化基层法治建设,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司法所是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最直接窗口,司法所建设得怎么样,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基层法治建设成效。同时,作为打通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支点,司法所不仅承担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传统职能,更被赋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护航乡村振兴、服务法治政府建设等全新使命。提升司法所建设,对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李运恒编辑:曹梦佳校对:杨荷放摄影:李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