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拉夫罗夫最近有点不对劲。这位当了20多年俄罗斯外长的老外交家,最近连续两件事让人

拉夫罗夫最近有点不对劲。这位当了20多年俄罗斯外长的老外交家,最近连续两件事让人看不懂。第一件,他没参加普京11月5日主持的安全会议重要会议。第二件,他不再是G20峰会的俄罗斯代表团团长。   这两件事儿一出来,外界立马炸开了锅,西方媒体先带头起哄,说拉夫罗夫肯定是“失宠”了,被普京边缘化了。毕竟他可是执掌俄外交部21年的老臣,普京的核心盟友,以前这种级别的会议和峰会,哪儿少得了他?但其实仔细琢磨琢磨,再看看俄罗斯官方的回应,就知道这里面根本不是“失势”那回事,全是普京根据局势下的一盘大棋。   先说说没参加安全会议这事儿。那可不是普通的会,普京亲自主持,议题是要不要恢复核武器试验,国防部长、安全会议秘书这些核心人物全到齐了,按惯例拉夫罗夫作为安全会议常任成员,没理由缺席。可克里姆林宫很快就说了,这是“提前商量好的正常安排”,跟失宠没关系。   而且,这场会的重点是军事部署和国内相关部门的协调,比如国防部长要提议启用新地岛试验场,普京要下令制定具体方案,这些更偏向硬实力层面的操作。拉夫罗夫管的是外交,负责对外解释立场、协调国际关系,这会儿会议重心不在外交沟通上,让他暂时缺席,反而能让军事和安全部门更聚焦地推进工作,省得外界过度解读“外交怎么表态”,打乱内部决策节奏。此后,没过几天,拉夫罗夫就接受了采访,聊的全是核试验相关的外交话题,说明他压根没脱离核心事务,只是分工不同罢了。   更让人议论的是G20换将这事儿,以前这活儿可是拉夫罗夫的“专属任务”,这次换成了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奥列什金。这奥列什金可不是外交圈的人,是纯纯的“经济口”官员,常年管经济、能源这些事儿,跟拉夫罗夫的老本行完全不搭边。   这其实是冲着峰会主题来的——今年G20重点聊全球经济、能源合作,让懂经济的人带队,比纯外交出身的拉夫罗夫更对口,能更精准地跟各国谈务实合作,比如怎么绕开西方制裁做能源生意,怎么争取新兴国家的经济支持。要是拉夫罗夫去了,西方媒体肯定又要盯着他的强硬表态做文章,炒作“俄罗斯拒绝妥协”,反而跑偏了会议的重点。   还有个藏在背后的原因,是普京要避开西方设的“外交陷阱”。这次G20在南非开,南非是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之前连普京参会的安全保障都没法明确,去年金砖峰会普京就没去成。这次直接降级让奥列什金带队,其实是对这种“外交不公”的反制——你不给我国家元首应有的尊重,我也没必要派最高规格的外交团队。   更关键的是,要是拉夫罗夫去了,美方说不定会偷偷安排泽连斯基团队参会,制造个“俄乌外长偶遇”的场面,逼着俄方在多边场合谈和平,打乱战场和外交的节奏。普京最讲究“谈判层级控制”,可不愿被乌方借机会炒作,换个人带队,正好能避开这种麻烦。   当然,拉夫罗夫的年纪和身体也是没法忽略的因素。他都75岁了,当了21年外长,俄乌冲突后工作强度更是翻了倍,2025年上半年就飞了十多个国家,参加联合国大会、金砖会议、伊朗核谈判,几乎没歇过。之前还有过外媒传他“突发疾病”的谣言,虽然是假的,但也能看出他这把年纪确实扛不住连轴转。   普京让他少跑点多边峰会,也是心疼老臣,让他能喘口气,把精力留在更关键的外交谈判上,比如跟中国、印度这些核心伙伴的沟通,这些可比G20上的泛泛而谈重要多了。   那些说他“失宠”的传言,其实大多是西方媒体在炒作。荷兰《莫斯科时报》先放风,然后英美媒体跟着转载,说白了就是想干扰俄罗斯外交,制造俄高层分裂的假象。毕竟拉夫罗夫的强硬风格是俄罗斯外交的“金字招牌”,西方早就想把他搞下去了。   可克里姆林宫很快就辟谣了,佩斯科夫直接说“报道完全不实”,俄外交部官网还晒出拉夫罗夫10月底去白俄罗斯开安全会议的行程,证明他一直在履职,这些谣言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您再往深了想,这一系列安排其实是俄罗斯外交“换挡升级”的信号。以前拉夫罗夫主打“强硬对抗”,在西方围堵下守住了俄罗斯的立场;现在局势变了,需要更灵活的策略,比如在经济上争取盟友,在多边场合避免被牵着鼻子走。让奥列什金搞经济外交,拉夫罗夫专注核心战略沟通,分工更明确,反而能让外交效率更高。   而且普京还在宣布G20名单当天,给“海燕”核导弹研发团队授勋,这就是告诉外界:俄罗斯外交降级不是示弱,背后有硬实力撑着,该强硬的时候照样不含糊。   所以说,拉夫罗夫这两次“缺位”,根本不是什么不对劲,反而是普京算得很精的战略安排。既考虑了会议主题和人员适配,又照顾了老臣的身体,还避开了西方的陷阱,顺便戳破了外媒的炒作。拉夫罗夫这根外交老骨头,还没到“退休”的时候,等下次需要强硬表态、关键谈判的时候,他肯定还会站出来,毕竟21年的经验和忠诚,在俄罗斯外交圈里没人能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