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肯定损失惨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斥资15亿美金收购一处无人问津的铜矿山,由于排水巨耗钱,国外开采公司认为,单是排水成本,中国有色将会赔的一塌糊涂。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以5000万美元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矿80%股权,那时候矿山已经关闭,巷道被洪水淹没多年,成了地下水库。 彼时全球金融危机刚过,铜价跌得底朝天,必和必拓、力拓这些西方大佬,忙着甩卖高成本资产跑路。卢安夏铜矿是他们挑剩下的 “垃圾” 1931 年就开始挖,西方老板只想着挖铜卖钱,从来不管矿山维护。暴雨年年倒灌,1200 米深的井筒里,洪水裹着泥沙越积越多,最后干脆把巷道堵死,机器锈成废铁,工人也被遣散回家。 当地政府急得上火,找了三家西方公司谈合作,对方一算账全摇头:要抽干 1.7 亿立方米的水,得买特种设备,得雇人盯着,还得应对岩溶地貌不停冒出来的新水,没 5 亿美元打不住。 “纯属亏本买卖” 西方高管丢下这句话,转身就走,留下卢安夏市 40% 的失业率,和靠矿山税收活命的市民哭丧着脸。 中国有色的工程师一到矿区,就看出了门道。这些洪水在西方眼里是 “赔钱货”,在干旱的赞比亚,却是救命的宝贝。 当时赞比亚已经旱了三年,水电站没水发电,城市经常停电,农田更是裂得能塞进手指。“这些水抽出来,既能浇地又能发电,哪是成本,明明是资源!” 可抽水哪有那么容易?1200 米深的井下,水压大得能把普通水泵压碎,水里的泥沙还容易堵死管道。西方用的传统抽水法,又慢又容易坏,中国团队直接换了思路 先在矿山周围打几百个孔,灌进特种水泥浆,筑成一道 “地下墙”,把外面的地下水挡在外面。再用上自主研发的耐高压潜水泵,分层抽水,效率一下子比西方设备高了三成。 更绝的是,中国工程师把 5G 和 AI 搬到了非洲偏远矿区。井下装了密密麻麻的传感器,远在中国的技术团队,对着屏幕就能实时看到水位、水质变化,提前预判哪里会涌水。 这在当时的非洲,简直是 “黑科技”—西方在非洲的矿山,还靠工人背着仪器下井监测,事故率是中国矿区的 5 倍。 抽水工程一启动,就成了当地的 “民生工程”。干净的水先接到卢安夏市的自来水厂,10 万人终于不用再喝浑浊的河水;多余的水顺着河道流进卡富埃河,下游的水电站立马 “满血复活”,全国停电的日子少了一大半。 中国有色没止步于抽水,还把 “废矿” 变成了 “聚宝盆”。他们在赞比亚建了精炼厂,挖出来的铜矿石直接在当地提纯,生产出 99.999% 纯度的高纯铜,不用运回国就能卖给欧洲市场,避开了原料价格波动的坑。 同时还建了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教当地人开机器、搞维修,学员毕业就能上岗,3000 多个本地岗位,让很多家庭摆脱了贫困。 让人佩服的是,中国有色没像西方企业那样污染环境就跑。他们投了 2000 万美元建污水处理厂,采矿废水处理干净后,用来灌溉周边 1.2 万亩旱地,原来的不毛之地,长出了玉米和蔬菜。 西方的脸,很快就被市场狠狠打了。2011 年铜价涨到每吨 1 万美元,西方企业想回头再找赞比亚合作,发现优质铜矿都被中国企业攥在了手里; 2015 年铜价跌到 4500 美元,西方又开始裁员撤离,中国有色却靠着国内完整的产业链扛了过去 — 开采的铜,一部分运回国内造新能源汽车、建特高压电网,一部分在当地精加工,稳稳当当赚钱。 到 2024 年,卢安夏铜矿年产 4 万吨铜、1000 吨钴,营收突破 1.1 亿美元,纳税额占赞比亚矿业税收的 8%,成了该国的经济支柱。 曾经萧条的卢安夏市,建起了现代化的住宅区、医院和学校,中赞员工一起操作智能设备,矿区里到处是笑声。 那些当年笑中国 “傻” 的西方企业,现在只能高价从中国企业手里买铜精矿,彻底丢了南部非洲铜矿市场的话语权。他们到现在都没明白:不是中国企业不怕亏,而是他们眼里的 “死局”,不过是短视者的自我设限。 15 年时间,一座废弃矿山,变成了中赞共赢的典范,这哪里是 “往火坑里跳”,分明是眼光独到的 “神操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