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马克龙为啥敢对中方指手画脚?这一段话堪称醍醐灌顶了 如果中方动用军事、经济等资

马克龙为啥敢对中方指手画脚?这一段话堪称醍醐灌顶了 如果中方动用军事、经济等资源,让马克龙乖乖闭嘴,能不能做到?完全是可以的。但为啥不做呢?这要算一本账。当大哥是必须给小弟利益的。 美国“养小弟”的路数从来都是明着给安全庇护、暗着划利益圈子,法国就是跟着美国喊口号撑场面,而美国作为“大哥”,就算老想从小弟身上获得什么利益,明面上也得不断输出,让小弟有利可图。 而中方就丝毫不用顾忌对方感受,反正你又不是我的小弟。中国也不会担心队伍不好带了之类的。中法关系从根上就是“利益换利益”的合作,从来没绑在“友谊”这根脆弱的绳子上。 先看马克龙自己的处境,他2024年的支持率跌到了11%,跟奥朗德一起成了法国五十年最不受待见的总统。 国内延迟退休改革闹得民众天天上街抗议,议会里更是处处受制,政策推不动,民心抓不住,这种时候最需要在国际舞台刷存在感,对着中国说几句“硬话”,既能在欧洲盟友面前摆摆“战略自主”的姿态,又能给国内选民演一出“强硬领袖”的戏码。 他心里门儿清,这种表态不会真的触怒中国,毕竟双方的合作盘根错节,断了对谁都没好处。 中法之间的合作从来都是“你给我需要的,我给你想要的”,跟感情没多大关系。 中国要法国的核电技术、航天经验,法国要中国的庞大市场、投资机会,这账本算得明明白白。就说核能合作,从1978年中国买法国核电站设备开始,到台山核电站成为全球首台商业运营的EPR机组,中法工程师一起盯着建设、调试,法国电力集团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则借此快速掌握了三代核电技术。 航天领域更直接,中法海洋卫星一起发射,能同时测海浪和海风,应对气候变化用得上;连监测太空伽马射线暴的卫星都要联手搞,双方图的都是技术互补、成果共享。 法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比中国对法国的高得多。2023年2月的数据摆在那儿,法国从中国进口了32.5亿美元的货,自己才出口26.7亿美元,逆差5亿多美元。 法国卖给中国的美容产品、行李箱、小麦,都是指着中国消费者撑业绩的;中国卖给法国的实验室试剂、电脑、客货船,在全球其他市场随便能找到替代买家,毕竟中国对法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最高也就6%。 去年G20峰会马克龙说要“妥善处理经贸争端”,话里带点施压的意思,但转头就盼着中欧班列多开几趟——法国北方的杜尔日火车站,就靠武汉过来的班列增加了6%的业务量,农业部还专门成立工作组研究怎么通过班列把法国农产品卖到中国。 中方的态度更是把“互不拖累”体现得淋漓尽致。2023年马克龙访华,中方愿意跟他深化核能、航天合作,也愿意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这些全球议题上联手,但从没因为要维持“友好形象”就迁就他。 该合作的地方痛痛快快推进,比如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不该让步的地方寸步不让,这种“有合作、有底线”的态度,反而让双方的关系更稳固。 毕竟中国从来没把法国当成“必须巴结的朋友”,少了这层心理负担,自然没必要在意马克龙偶尔的“指手画脚”。 说到底,马克龙敢大放厥词,是摸准了中法关系的本质——利益捆绑是真的,感情依赖是假的。 他知道中方不会因为几句闲话就掀桌子,毕竟台山核电站还在发电,中欧班列还在运货;中方也清楚没必要跟他置气,反正合作是为了各自的好处,犯不上用“友谊”绑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