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韩媒: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但必须给中国人立规矩

韩媒: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但必须给中国人立规矩,以确保和平开发太空。     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老观念和偏见,现在的太空探索,不是你盯着谁、谁要听你的,而是大家怎么一起面对共同的挑战,搭建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     恰恰这点,天宫空间站做得比谁都实在。     天宫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回应过去那种封闭、排他的做法,国际空间站的大门曾经对中国关着,但中国自己建了天宫,不但自己用,还敞开给联合国成员国。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真切切在做。     自2016年以来,中国和19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了46份合作协议,第一批入选的实验来自17个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瑞士,还有肯尼亚、秘鲁、斯里兰卡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外空司都说,这是“空间外交的实际行动”,是“全球共享太空”的范例。欧洲宇航员甚至开始学中文,准备未来去天宫做实验。     真正该“立规矩”的,其实是太空的安全问题。     现在太空越来越拥挤,国际空间站也快服役十年了,重达400多吨,设备老旧,报告显示有多处裂缝,588个部件超寿命,风险非常高。     它最终要坠入南太平洋,这提醒大家,太空资产管理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     再说“马路杀手”,像美国的星链卫星就两次逼近天宫,迫使它紧急避让。     问题在哪?不是谁能指手画脚,而是太空轨道安全规则怎么定、卫星变轨如何提前通报。     中国不仅在受影响,还主动贡献解决方案:公开天宫轨道数据,还和俄罗斯在联合国推动防止外空武器化的条约草案。     技术实力和贡献才是真正决定话语权的标准,天宫的技术有后发优势:离子推进器更省燃料,实验舱比国际空间站大多数舱室都宽敞,可以放更多实验设备,这才是真正能吸引国际伙伴的硬通货。   一些说要“立规矩”的声音,听起来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非要给长跑冠军定比赛规则。     事实是像韩国这样的国家,还没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上太空的宇航员还是搭乘俄罗斯飞船。     给某个国家“立规矩”的老思路,早就过时了。     太空治理的未来不是零和游戏,而是看谁有能力、谁能贡献、谁有责任。     天宫空间站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利用和开放合作,为全人类的太空探索提供经验和方案,也为我们的共同太空家园贡献东方智慧和力量。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