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在公开场合喊出“大陆若动武,台湾绝不投降”,声势不小。就在同一时间,解放军东部战区出动58架次军机绕台,空中压境。台军频频高调秀“抵抗”决心,但装备、兵力、后勤到底支撑得起这个口号吗? 台海风云骤起,马英九一句“绝不投降”如惊雷炸响,岛内街谈巷议热火朝天。偏偏这时,解放军58架军机齐刷刷绕岛飞行,压境态势让空气都紧绷起来。这背后,是选举拉锯还是分裂升级?两岸同胞的目光,齐齐投向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峡,谁能猜到下一个转折? 两岸关系走过来不容易,大陆一直推和平统一这条路,惠台政策一波接一波,让台湾同胞尝到实惠。马英九早年当政时,两岸直航开通,货物船队在海峡穿梭,经贸协议签下后,岛内企业订单满满。那些年,厦门街头台湾商人的身影常见,洽谈会上协议文件摊开,合作氛围融融。可如今,岛内部分势力鼓吹对抗,借外部干预搅浑水。2025年9月16日,马英九公开支持罗智强参选国民党主席,视频里他声音平稳,背景党旗飘扬。这步棋在选举前夕拉抬声势,台北咖啡馆里民众围桌议论,手机屏上动态刷个不停。 转到10月12日,马英九在国民党活动上直接抛出“大陆若动武,台湾绝不投降”,岛内媒体争相报道,评论区热闹非凡。这样的表态虽出人意料,却也反映选举氛围下的政治博弈。国民党内部整合关键期,这话点燃支持者情绪,但也让外界看到岛内对两岸政策的纠结。和平对话渠道从来没关,大陆多次邀国民党人士访陆,会议桌上议程翻开,重点标注清晰。这些努力本是为拉近距离,避免外部势力钻空子。 可岛内有些声音借机炒作,街头海报贴满墙,电台节目反复播片段。马英九的言论虽有声势,却难掩两岸曾经的合作基础。惠台措施如就业补贴和医疗便利,岛内青年通过APP申请,进度条推进,确认消息亮起。这样的桥本该稳固,可对抗论调总在关键时冒头。 解放军东部战区7月22日的巡航行动,58架军机出动,其中45架越过所谓海峡中线,9艘舰艇海上列阵。这不是突发,而是常态化维护主权,回应台独分裂图谋。福建沿海机场地勤忙碌,战机编队起飞,歼-16领衔,预警机和侦察机伴飞,路径覆盖台岛周边。从早6点到中午,机群盘旋推进,雷达信号网状铺开。 台军基地警报响起,花莲F-16升空拦截,导弹阵地锁定目标,防务部门公布数据,强调全程监控。这样的行动展示大陆军方对台海的掌控,舰机协同默契,信息网络全域覆盖。马英九10月12日的表态,正值这股巡航常态下,岛内舆论场瞬间沸腾。媒体报道中,这话与军机绕台并提,凸显两岸博弈的紧迫感。台军高层通过记者会展示反应,投影地图上轨迹交织,发言人比划路线。 可这些高调动作,背后藏着资源消耗的隐忧。长期应对巡航,燃料和弹药储备吃紧,岛内防务预算报告直言维护压力大。马英九的强硬话语虽激起一时热血,却也让民众回想巡航背后的和平意图。大陆巡航不是挑事,而是为稳定海峡,保障同胞安全。岛内街头大屏直播轨迹,车辆路口缓慢通过,民众围观时低语不断。这样的交织,让人看到军事层面的不对称,也映出政治表态的局限。 台军秀抵抗决心时,总爱提汉光演习和非对称作战,可装备兵力后勤的底子,经不起细扒。战机服役超20年,出动率徘徊七成,维护成本高企。兵员招募难,青年不愿从军,训练周期短,实战经验浅薄。后勤链条更弱,弹药只够短期用,燃料靠进口,一旦断供,岛屿地形放大难题。大陆解放军则体系化推进,联合指挥顺畅,后勤补给辐射本土,战略投送完善。这些差距数据说话,不是空谈。 马英九的表态虽有政治目的,却无法遮盖岛内忧虑。全球局势下,中东乌克兰牵扯西方资源,台海外援成未知数。财政内耗让无限加码成空想。两岸博弈不止军事,还在舆论心理上较量。喊话拉情绪快,现实打脸更快。要让岛内安心,地区稳当,还得政策调整,回归九二共识。国民党若重拾两岸合作,大陆大门敞开,共抗台独祸害。这样的路,才是正道,避免冒险酿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