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纵览快评|只要政府认真管,“黑救护车”就能开进阳光里

评论员刘玉婧

11月3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公安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一场针对“黑救护车”的系统性治理正式拉开序幕。

长期以来,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非法转运车辆,不仅存在漫天要价、交通肇事等乱象,更因缺乏医疗保障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此次专项整治并非“一刀切”,而是以“疏堵结合”为核心思路,精准直击“黑救护”滋生的根源,有望让医疗转运服务回归良性有序的轨道。

“黑救护车”存在并泛滥,关键在三个问题:一是正规服务不足,随着老龄化加剧和跨区域就医需求增长,医院里的救护车运力不足,难以完全承接患者需求;二是准入门槛有区别,成立医疗服务公司较容易,但成立能运营救护车的医疗机构要投资千万元,高额成本下催生“歪门生意”;三是监管体系薄弱,传统监管缺乏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车辆归属难核实、服务质量难追溯,部分正规医院甚至存在挂靠承包行为,此外医院淘汰下来的报废车辆仍具备使用价值,这都给“黑救护车”留了空间。

此次专项整治针对痛点问题“对症下药”。面对供需失衡,《通知》明确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转运,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医疗照护转运调度平台,实现动态资源补充并提高利用率。面对准入混乱,《通知》划定清晰边界,非急救转运必须有正规医疗机构资质,严禁救护车挂靠承包;将转运服务分为三类,其中无需医疗照顾的无障碍出行,交给公益和社会力量市场化运作。在监管强化方面,全国救护车动态数据库、车辆二维码追溯、统一调度平台等措施,构建起“技术+制度”的双重监管网,公众扫码即可核实车辆信息,投诉举报渠道更畅通。

让“黑救护”真正退出市场,还需在执行层面持续发力。例如,全国统一的医疗照护服务号码要尽快落地,群众叫正规车不用到处找;转运服务的收费标准要细化,分类分项明明白白,杜绝“一口价救护车”;探索救护车报废弹性机制,对维护良好的车辆延长使用年限,避免资源浪费和流入二手市场。

医疗转运的安全与便捷,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六部门出手不只是治乱象,更要把好事办好,净化医疗转运市场。随着整治措施落地,“黑救护”有望彻底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合规、透明、有保障的医疗转运服务,让医疗救护的“生命通道”真正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