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简单来说就是逼统,也可以说是温水煮青蛙。 以前大陆对台湾总是抱有九分感情,无论做什么事,都顾及两岸同胞的感受。 哪怕赖清德贴脸开打,国台办也只是严厉申斥,再强的对台措施也没有了。 所谓“逼统”,并非突发的政策转向,而是两岸关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是大陆对台政策基于现实的理性调整。长期以来,大陆始终将和平统一作为首要目标,相继推出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等一系列惠台政策,从农产品免税准入到青年创业扶持,覆盖经济、民生、文化等多个领域,目的就是以同胞情谊凝聚共识,让两岸民众共享发展红利。但这一善意并未得到台湾当局的积极回应,反而被“台独”势力利用——民进党执政以来,不断推进“去中国化”教育,篡改历史教材、弱化两岸文化联结,同时勾结外部势力,从美国大量采购武器装备,试图以“以武拒统”分裂国家。 “台独”势力的步步紧逼,加上外部干涉势力的持续搅局,让和平统一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对台军售总额超190亿美元,较往年大幅增长,售台武器也从常规装备向先进导弹、战机等进攻性武器延伸;与此同时,台湾当局的“去中国化”动作愈发激进,不仅在公务体系禁用中文标识,还试图切断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渠道。这些行为严重触碰大陆红线,也让大陆意识到,单纯的善意与让利已无法遏制“台独”分裂势头,必须通过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压缩“台独”生存空间。 “逼统”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全方位的压力传导,让台湾当局认清“台独”即战争的必然结局,同时让台湾民众感知到分裂的危害。在军事层面,大陆解放军常态化开展台海巡航,航母编队、歼-20战机等先进装备多次现身台海周边,实战化演训强度持续提升,直接打破了台湾当局所谓“台海中线”的幻想,彰显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在经济层面,大陆逐步收紧对“台独”关联企业的合作限制,暂停部分台湾农产品输入,让依赖大陆市场的台湾相关产业感受到切实压力——要知道,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台湾近40%的出口商品流向大陆,这种经济联结绝非“脱钩断链”就能轻易割裂。 在外交层面,大陆持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共识,目前全球已有182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均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台湾当局所谓“邦交国”数量持续缩减,其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空间被严格限制,“台独”势力寻求国际支持的企图屡屡碰壁。这种多维度的压力并非针对台湾民众,而是精准指向“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正如国台办多次强调的,“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从历史维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三国时期东吴派卫温抵达夷洲(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清朝正式将台湾纳入行省管辖,这些史实均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这种血脉相连的联结,绝非“台独”势力的政治操弄所能切断。“逼统”之路的本质,是用非战争的高压手段,打破“台独”势力的幻想,倒逼台湾当局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轨道上来,最终实现国家的完整统一。 “温水煮青蛙”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压力的渐进性与持续性——它没有武统的激烈冲突,也没有和统的单向让利,而是通过持续的、全方位的施压,让“台独”势力逐渐丧失分裂的能力与空间。对于台湾民众而言,这也是一个认清现实的过程:“台独”只会给台湾带来战争与灾难,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才能保持和平稳定,台湾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机遇。国家统一是历史大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台独”势力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改变最终结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