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其实根本就不用打,打它干什么?台湾就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大陆压根不用打,只要把台湾海峡划成战区,台湾上空禁飞,敢飞一架就打一架,船也不让出,经济往来一停,看看最后是谁先慌。 这地方四面环海,连块接壤的陆地都没有,大到石油天然气,小到米面粮油,几乎全靠船运进来。所谓的 “经济奇迹”,说白了就是把大陆当成了最大的原材料仓库和市场,自己在中间赚个加工费,真把这条线掐了,撑不了几天就得露怯。 2025 年数据看着热闹,对美出口成了最大目的地,顺差也破了纪录,但对大陆的贸易顺差还有上百亿美金攥在手里,真不算少了。 而且这出口的大头全靠半导体撑着,别的产业早就没了竞争力,一旦贸易停摆,那些等着运出去的电子零组件堆在仓库里,用不了多久企业就得断现金流。 就说台积电吧,2025 年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份额都冲到 70.2% 了,二季度营收干到 30.24 亿美金,涨了 18.5%,全球晶圆代工总营收 41.7 亿里它占了一大块,看着挺唬人。 可谁不知道它的命门在哪?生产用的电子级氢氟酸、高纯溅射靶材,全是大陆企业供应的,多氟多的产品都进了它南京工厂,江丰电子的靶材直接用在 5nm 先进制程上,连刻蚀设备都是中微公司的,没这些东西,再先进的产线也得停转。 更别说它造出来的芯片,一半以上要卖到大陆市场,一旦出不去,库存堆得能把厂区门口的路都堵了,营收再高也得断崖式下跌。 民进党当局喊着 “去大陆化”,结果自家龙头企业的命门全攥在大陆手里。鸿海嘴上配合 “南向政策”,把 iPhone 生产线往越南、印度迁,可生产电机部件的稀土永磁体 100% 得从大陆中科三环买,一年要耗 1.2 万吨,占了全球采购量的 95%。 智能手机外壳的铝合金来自中国铝业,成本比海外低 18%,电子连接器的塑胶原料靠万华化学供应,交货只要 3 天,比台湾本土的快一倍还多。真断了供应,它在东南亚的工厂就是空壳子,机器转不起来,订单得全黄。 联发科更不用说,2024 年大陆市场占了它 59% 的营收,小米、OPPO 这些客户一年要给它送 310 亿的订单,物联网芯片在大陆的市占率都 32% 了。 它设计芯片用的 IP 核可能来自海外,但流片 38% 靠中芯国际,封装测试 80% 交给长电科技和通富微电,连 5G 芯片的引线框架都得从大陆买。 要是贸易停摆,设计图画得再漂亮也造不出成品,手里的订单只能眼睁睁看着飞走,利润来源直接砍半。 还有那些电子代工、PCB 制造企业,个个都离不开大陆的原材料。纬创资通的笔记本代工业务,PCB 板 90% 来自深南电路,电池电芯 85% 采购自宁德时代,显示屏模组 78% 是京东方的,就算把产能迁到泰国,一半以上的原材料还得从大陆运过去。 竞国电子的电解铜箔、PI 膜,85% 以上靠大陆供应,昆山厂贡献了 70% 的产值,华为、中兴的订单占了总营收的 44%。 这些企业一旦断了大陆的料、丢了大陆的市场,用不了三个月就得裁员倒闭,到时候台湾的失业率得往上飙。 别光说工业,连纺织这种传统产业都得靠大陆。远东集团的棉花 85% 从新疆采购,一年要拉 12 万吨,化纤原料 PTA70% 来自恒力石化,成本比进口的低 25%。 要是船运停了,纺织厂的机器就得歇着,仓库里的布料卖不出去,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更别说民生层面,台湾的能源运输几乎全靠台海航道,石油储备撑不了一个月,天然气只能维持十几天,一旦封锁,加油站排队能绕街区几圈,家家户户可能得限电,超市里的米面油很快就会被抢空。 民进党当局之前还嘴硬,说封锁会反噬大陆经济,这纯粹是自欺欺人。大陆的供应链弹性比台湾强太多,少了台湾的代工,自有其他工厂顶上,可台湾离了大陆的原材料和市场,整个经济体系都得崩塌。 那些喊着 “抗中” 的政客,自家的钱袋子早跟大陆绑在了一起,鸿海、远东这些企业年年给 “绿营” 捐钱,转头就从大陆赚走几十上百亿,这种两头讨好处的日子,封锁一启动就到头了。 到时候不用打一枪一炮,台湾的企业会先慌,老板们得天天去当局门口请愿,工人得上街讨工作,老百姓买不到东西、用不上电,怨气一积累,民进党当局的支持率就得跌到底。 台积电再牛,也救不了整个台湾经济,全球市场份额再高,不能生产、不能销售也是白搭。 所以说根本不用打,只要把海峡一封,断了贸易往来,用不了半年,台湾内部就得先乱起来,最后谁先撑不住,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