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是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给主席敬酒时留下的一张照片。看蒋介石的表情与肢体语

这是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给主席敬酒时留下的一张照片。看蒋介石的表情与肢体语言,就注定他是失败者!别问为什么?大家仔细看看。 蒋介石举杯,笑挂在脸上,身子前探,像非要把酒送到毛主席跟前。 毛主席也举杯,同他轻轻一碰,礼数一点不少,杯里的酒始终没入口。有熟悉他的人说,这很像他那种“不逢知己酒不香”的性子,客气做足,心里有数。 镜头往前推,1945年8月28日,延安机场风沙还在,毛主席登机飞重庆。 周围很多人都替他捏一把汗,不少人干脆把这趟邀请叫“鸿门宴”。柳亚子一看这个场面,写下“弥天大勇”四个字送行。 飞机落在山城,重庆街头巷尾立刻炸开,人人都在议论,共产党那位领袖是不是真的来了。 当时的背景很简单。抗战刚胜,全国人最直接的愿望,就是别再打内战。 中国共产党顺着这股民意,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把自家主张亮出来。8月29日,国共两党在重庆正式谈判,一谈就是四十三天。 国民党原本没指望毛主席亲自到场,准备不足,桌上拿不出系统方案,只好看中共先摊牌。 9月3日,中共代表团递上一份十一条要点:拥护三民主义,承认蒋介石在国家政治中的领导地位,惩治汉奸,停止武装冲突,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并提出和平建国的具体安排。 周恩来在会上逐条说明,建议一致的写入《会谈纪要》,有分歧的继续谈,让事情一点点往前推。 蒋介石嘴上丢下一句“中国没有内战”,好像八年抗战里的那些枪炮都不存在。 毛主席当面指出,内战从未真正停过,这种话既不合实际,也是糊弄人。 国民党打着“政令军令统一”的旗号,实际意思是要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把地盘都放弃。 中共为争和平,在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上做过让步,底线很清楚,不会自断根基。 台面上说话,台面下也在比劲。 蒋介石一边在会场上摆出谈判的架势,一边在前线搞“边打边谈”。中共的态度摆在明处,以谈对谈,以打对打,该讲的道理讲透,该守的阵地不退。重庆城夜里灯火通明,谁都知道这不是寻常宴席。 谈判同时,中共代表团在统战上也忙得很。 毛主席相继会见宋庆龄、冯玉祥、张澜、沈钧儒、郭沫若、孙科、白崇禧等人,还同苏、美、英、法几国驻华使节多次谈话,把共产党主张一件件说清楚。 周恩来那阵子反复召开座谈会,请各界代表把心里话摊开讲。 时间一久,不少民主党派和社会名流心中有了秤砣,哪一边更讲道理,哪一边更靠得住,慢慢看明白了。 这一串会面里,特园那顿饭格外有味道。 1945年9月2日中午,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名义,在特园挂起“民主之家”的牌子设宴。 毛主席迈进院子,抬头看了看匾,说这儿叫“民主之家”,那就算到家。主人鲜英从里屋抱出封存多年的家酿枣子酒,说是压箱底的宝贝,这回全抬出来。 毛主席顺势说,这酒平时镇得住人,今天认这份情,一醉也值,桌上一阵笑。 酒到兴头,张澜举杯,借李白那句“会须一饮三百杯”。 毛主席接过陶渊明的味道,说“且共欢此饮”。两人碰杯,各自一饮而尽。笑声落下去,话题转回正事。毛主席说,今天大家在“民主之家”坐一坐,将来盼着一起生活在“民主之国”。 他反复提“和为贵”,把这句老话落在国家前途上。 散席前,特园主人拿出纪念册请题字,他写下“民主在望”,又说,道路曲折,前程光明。 张澜并不只是宴席上的东道主。 1872年,他生在四川南充,1911年,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领导四川人民开展保路运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四川省抗战后援会主任,在四川建设委员会川北办事处负责工作,也在国民参政会担任参政员。 1941年,他参与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名中国民主同 盟,他出任民盟主席。 1949年9月,他出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又当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这一连串经历连起来,再看他在重庆那张桌旁,说话更有分量。 谈判一直拉到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下《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人们叫它《双十协定》。协定把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写进纸面,也承认各党派通过会议参与政治,记录下和平建国的一批原则。 全国老百姓从报纸电台里听到这些,知道共产党提出的是和平、民主、团结,也知道国事未必只能靠内战来解决。 协定签完不久,毛主席从重庆返回延安。 1945年10月,在张澜等人的送别下,他登机离开。送行的人心里都明白,这不算圆满收工,只是暂时停一停。蒋介石那边的打算没有变,在美国支持下,《双十协定》很快被撕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就这样被点燃。 多年以后,很多人再看那张宴会上的照片,蒋介石举杯笑着,毛主席杯中酒未入口,心里多少会生出别样滋味。 一个靠军队和旧势力撑场面,一个把希望压在人民和时间上。 那一杯酒喝不喝,在当时只是个小动作,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像一句不声不响的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