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暴露出一个事实:俄罗斯军队根本比不上西方军队。刚开战时,俄军搞了个突袭,抢了点小好处,直接冲向基辅,说三天就能解决乌克兰。但没几天后勤就崩了,坦克坏了,基辅没攻下,“闪电战”彻底成了笑话。这场战争打得烂透了,俄罗斯居然还敢说自己是大国军队?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后来分析过,那会儿俄军前线部队连最基本的战术情报终端都没配齐,就算有的单位发了,士兵要么不会用,要么干脆闲置着。 你想啊,连战场实时数据都摸不准,还谈什么快速突击,更离谱的是目标选择,有时能用昂贵的导弹去炸几个步兵,碰到机场这种高价值目标反而拿不出足够火力,西方军事观察家都看傻了。 基辅攻不下来只是开始,后勤线的崩溃才真正暴露了俄军的软肋,去年五月扎波罗热州一列俄军军列被炸毁,通往克里米亚的关键物流通道直接断了。 到了九月,奥廖尔州的铁路线又出了事,负责运输补给的铁路被炸,三名国民近卫军士兵当场丧命,这条往哈尔科夫送物资的线路彻底瘫痪。 前线士兵缺吃少穿,坦克没油料,炮弹供不上,所谓的大国军队连基本的后勤保障都搞不定,对比西方给乌克兰的支援,从海马斯火箭炮到卫星通信终端,精准又及时,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装备损失更是触目惊心,打了两年多,俄军光是主战坦克就丢了两千六百多辆,而乌军损失才七百多辆,英国国防部还算过,装甲车毁了快四千九百辆。虽说俄军能靠产能补点缺口,每月造一百辆坦克撑场面,但打出去的装备收不回来,新兵上手又慢,根本赶不上损耗速度。 更要命的是指挥体系,还抱着苏联时期的老一套,自上而下层层审批,地面部队发现目标得等半天命令,等炮弹发射,乌军早转移了。比利时智库统计过,初期俄军远程打击延迟常超四小时,打击效果几乎等于零。 后来俄军虽说在战场上慢慢学了点经验,比如把无人机产能提了五十多倍,杀伤链效率也高了些,但这些进步全是被逼出来的,跟西方的体系化作战根本没法比。 他们甚至得靠士兵用Discord这种民用聊天软件传情报,虽说暂时解决了沟通问题,却频频暴露阵地位置,被乌军抓着机会打伏击。北约那边早就靠着成熟的侦察网络和快速反应体系支援乌克兰,俄军这点改进在西方军队面前还是不够看。 就说火炮作战吧,乌军靠西方支援的精准制导炮弹,能实现“打了就跑”的战术,俄军直到2023年才学着这么干,还是被海马斯炸怕了才逼出来的改进。西方智库都承认,俄军现在的进步顶多算“补课”,而西方军队早就玩得炉火纯青。 更别提信息化水平,俄军初期只有老旧侦察卫星和少量无人机,覆盖不了整条战线,西方却能靠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侦察兵构建全方位监控网络,目标一动就能锁定。 打了三年多,俄军别说拿下关键城市,连保住现有阵地都得靠死磕,反观西方,不用直接派兵,光靠武器支援和战术指导就让乌军撑到现在。 俄军当初的嚣张气焰早没了,剩下的全是被动应付,所谓的大国军队,连后勤线都守不住,装备损失比对手多三倍,指挥还僵化落后,跟西方军队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这场战争把俄军的底裤都扒光了,再吹嘘军事强大,只能让人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