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小米SU7起火事件真相:这些车内“隐形炸弹”千万别忽视!常州小米SU7起火事件调查结果出炉,确认是车主携带的锂电池引发,与车辆本身质量无关。这起事件再次给所有车主敲响警钟:车内物品安全,远比我们想象中重要!很多人习惯随手往车里塞东西,但密闭车厢在暴晒下能飙升至60-70℃,日常物品可能秒变“定时炸弹”:锂电池类(充电宝、备用电池)高温易热失控,15秒内温度可破400℃引发爆燃;打火机55℃就会膨胀,70℃以上可能爆裂飞溅;香水、花露水含高浓度酒精,遇热挥发+阳光聚焦极易引燃;甚至老花镜、瓶装水的聚光效应,都能让焦点温度超100℃点燃内饰。作为老司机总结3个安全关键:1. 离车必清危险品:打火机、喷雾、充电宝、碳酸饮料等坚决不带或随身带走,锂电池设备避免长时间暴晒;2. 定期排查隐患:不光查车辆油路电路,还要检查车载电器散热和充电设备完好度,拒绝劣质充电器和私改电路;3. 应急准备到位:车内常备灭火器并定期查压力,牢记新能源车辆自燃需远离并呼叫专业救援,切勿自行处置。用车安全从不是单一维度,除了车辆本身,车内物品的规范存放同样是防线。别让一时疏忽酿成风险,转发提醒身边车主,把安全细节做到位!车内危险品 用车攻略 新能源汽车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