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11月11日,上海,2名外国人骑共享单车上高架,一人淡定的坐在高架上,另一人则在拥挤的车流中为他拍照,丝毫不管是否影响到交通,更过分的是,当外国人看到有人拍他的时候,竟然还对着镜头比耶!网友:看着像印度人。 11月11日,上海傍晚的车流高峰期,高架桥上出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两名外貌像外国人的男子,骑着共享单车在机动车道上上演“秀场”,这可不是普通的交通违规,而是一场将个人表演欲与公共安全彻底冲突的现场。 高架桥是城市重要的快速通道,设计初衷是让机动车快速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理应远离这里,可这两位显然完全把规则抛在脑后。 其中一名男子甚至跨坐在护栏上,两条腿悬在半空,神情轻松,像是在自家的客厅里闲逛,他的同伴也没闲着,在车流中慢慢穿行,还举着手机拍照,为这个危险动作做“记录”。 更夸张的是,当他们发现旁边车辆有人在拍摄时,并没有收敛,反而冲镜头大笑,竖起手势,完全把自己置于危险的中心。 整场表演,让人看得胆战心惊,同时也反映出一部分人追求关注和刺激、漠视生命安全的心理状态。 上海交通法规明确规定,高架桥上禁止自行车驶入,这和全球通行的交通安全常识一样,不是中国特色,这意味着,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触碰规定都属于违法行为,不存在“文化差异”或“语言不通”能成为借口。 公安机关依法有权处理,而在执法过程中,外籍人员的合法权益也会得到保障,比如提供翻译服务,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遵守当地法律是基本责任。 网络上对此事的讨论很快铺开,观点也很分化,有网友情绪激烈,认为这种行为应该严厉处罚甚至驱逐出境,但也有人理性指出,不能因为个别人而给整个群体贴标签,关键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惩处,警告和罚款缺一不可。 更进一步的思考是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发生,随着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城市管理需要更细致的策略,比如交管和出入境部门可以主动与外籍人士集中区域、高校和企业合作,提前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把防患于未然做在前面,而不是事后被动执法。 这起事件从表面上看只是两个外国人在高架桥上的危险举动,但实质上暴露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也提醒我们,法律和安全不仅是制度的约束,更需要全民的意识与自觉。 高架桥不是游乐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规则、珍惜生命,这是任何城市居民和访客共同的底线,无论国籍,都不应例外。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荔枝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