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没时间了,中国友国倒戈,联手美断中方后路,外交部反手打出王炸 这年头,国际贸易

没时间了,中国友国倒戈,联手美断中方后路,外交部反手打出王炸 这年头,国际贸易像是一场没有剧本的大戏,谁都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墨西哥,作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最近的贸易政策调整引发广泛关注。 在美国关税施压的背景下,墨西哥此前提出对部分中国商品加税的计划,使中墨贸易关系面临考验。 尽管该计划因国内反对已被推迟,但这场博弈背后的门道,不只是贸易那么简单,更像是全球棋盘上一次硬碰硬的试探。 去年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刚上台时,虽未明确提及"一起搞大事情",但对中墨经贸合作保持积极态度。今年上半年,墨西哥官方对涉华贸易政策调整的传闻多有回避,态度相对谨慎。 但风向在2025年初开始变化,墨方先是对来自无贸易协定国家的电商产品征收19%关税,随后又计划对纺织品等品类加征35%关税,其中三分之一的受影响商品来自中国。 到了8月,相关加税计划被纳入预算案讨论,虽一度传闻拟于12月执行,但随着墨西哥私营部门和执政党内部反对声浪高涨,国会辩论陷入僵局,该计划已被推迟执行。 表面看,墨西哥解释说这是经济考量,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背后的美国压力显而易见——墨西哥要想保住对美出口红利,不得不在中美之间权衡。 早几年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美国就曾对墨西哥发动贸易战,并通过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美墨加协定》,其中臭名昭著的32.10条款禁止缔约方与非市场经济体签署贸易协定,显然是为中国量身定制。 如今特朗普再度执政,老套路升级重演,墨西哥的选择其实是被动多过主动。小国夹在大国之间,想要平衡利益,结果常常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墨西哥这次的犹豫和政策摇摆,暴露了它在国际风云中的脆弱地位,像极了过往那些被大国裹挟的小伙伴。 美国这招玩的也不算新鲜,本质是"借刀杀人"的釜底抽薪。特朗普新政府先是扬言对墨西哥产品征收25%关税,逼着墨方在对华贸易政策上让步。 这一套组合拳,看似是帮墨西哥本土产业"护航",实际就是想卡住中国商品经墨西哥转运美国的"后门"。 美国很明白,如果直接和中国对着干,成本高、风险大,干脆利用《美墨加协定》的规则捆绑墨西哥,共同封堵中国的贸易通道。 尤其是在汽车产业等关键领域,《美墨加协定》将原产国零部件占比要求从62.5%提高到75%,本质就是为了排挤中国零部件通过墨西哥进入北美市场。 墨西哥为了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确实在对华贸易政策上有所妥协,但其行为也引发了国内强烈反弹。 墨西哥制造商纷纷警告,鉴于他们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机械、零部件和原材料,加税措施将大幅提高生产成本,打击产业竞争力。 这一动作,表面冠冕堂皇说是"保护本国产业",可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围堵政策的延伸。中国商品在墨西哥进口中占比不低,仅机械零部件等关键品类份额就相当可观。 美国和墨西哥的联手封堵企图,无疑是想切断中国通过拉美市场辐射北美的贸易路径。但墨西哥的妥协显然得不偿失。 作为中美的"中间商",墨对华贸易逆差很大一部分转化为对美贸易顺差,牺牲对华合作实则动摇自身贸易优势。 美国的战略很清晰,就是不让中国有喘息机会,但墨西哥跟着起哄,丢的是自己的独立性和未来发展空间。 面对墨西哥的政策摇摆,中国的反应可以说是"快准狠"且有理有据。9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在他人胁迫下以各种名目对华设限,若墨方单边加税将损害双边贸易和投资信心,中方会根据实际情况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更具分量的是,9月25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墨西哥相关涉华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直接将反制措施落到实处。 中方的表态并非空喊口号,而是明确释放了包括对等加征关税、调整对墨投资合作等反制选项,把筹码清晰摆到了桌面上。 中国这次的反制不是单纯的硬碰硬,更像是一种智慧的博弈,既点出墨西哥政策的短视性,也为后续谈判留下了空间。 毕竟墨西哥国内的反对声音已经证明,对华加税不符合其自身利益,比亚迪在墨年销5万辆的成绩,也印证了中墨合作的巨大潜力。 其实,站在全球贸易大格局来看,墨西哥这次的政策摇摆,短期内或许能换来美国的些许关税让步,可牺牲了与中国的合作空间,最终只会元气大伤。 墨西哥对纺织品和电商产品加税已开始影响普通消费者,并使其从全球产业链中孤立出来,加重对北美单一市场的依赖。历史上的贸易摩擦,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中国这次的针对性反制,既是对墨西哥的提醒,也是给其他国家上的一课:全球化时代,依附于单一大国、牺牲多元合作的做法行不通,唯有坚持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参考资料:“国内反对声浪高涨”!美媒:墨西哥推迟对华征收关税计划 2025-11-11 15:47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