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血糖正常≠没糖尿病?医生提醒:这种人最容易被忽略! 体检单上“空腹血糖正常”的字

血糖正常≠没糖尿病?医生提醒:这种人最容易被忽略! 体检单上“空腹血糖正常”的字样,是不是让你立刻松了口气,转头就抱起了奶茶?先别急着庆祝,血糖正常绝不等于和糖尿病彻底绝缘,临床上太多人栽在了这个认知误区里。 50岁的李姐就是如此,每年体检空腹血糖都稳定在5.8mmol/L左右,她便放心地顿顿离不开糯米糕、甜汤圆。直到最近总觉得手脚发麻、口渴乏力,复查时加做餐后血糖,结果高达10.3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我们常说的血糖,其实默认是空腹血糖,它只能反映空腹8-12小时的血糖状态。就像只检查水龙头没滴水,却没发现水管中段已经在缓慢渗水,根本无法全面判断糖代谢是否健康。 人体摄入食物后,血糖会自然升高,健康人的胰岛会及时分泌胰岛素“灭火”,让血糖2小时内回归7.8mmol/L以下。但当胰岛功能开始衰退,“灭火”速度变慢,就会出现餐后血糖超标、空腹却正常的情况,这就是糖耐量异常,也是糖尿病的“前奏”。 别以为这种“隐形高血糖”危害小,它就像悄无声息的“血管腐蚀剂”。长期餐后高血糖会慢慢损伤微血管,比空腹高血糖更早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而你可能连一丝不适都察觉不到。 最可怕的是,这类人群极具隐蔽性。据统计,我国糖耐量异常者超5亿,但知晓率不足20%。他们往往不胖、没家族史,日常也没有多饮多尿的典型症状,仅凭常规体检的空腹血糖检测,根本无法被识别。 那该如何揪出这个“隐形杀手”?答案很简单——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个试验通过口服75克葡萄糖,监测空腹及餐后1、2小时的血糖变化,能精准捕捉糖耐量异常的信号,比单纯查空腹血糖灵敏得多。 尤其这几类人,哪怕空腹血糖正常,也必须主动筛查:40岁以上人群、超重或腹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以及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这些人群的胰岛功能更容易“提前老化”,是糖耐量异常的高危群体。 发现糖耐量异常也不用慌,它是糖尿病前期的“可逆期”。通过严格控制饮食、规律运动,超过半数的人能让血糖回归正常,避免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比如减少精米白面摄入,用燕麦、玉米等粗粮替代,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或慢跑。 对于生活干预效果不佳的人,医生会建议使用药物辅助,比如二甲双胍,它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帮助稳住餐后血糖。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别等胰岛功能彻底“罢工”才追悔莫及。 很多人把体检报告当成“健康通行证”,却不知漏掉餐后血糖检测,就像给身体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血糖管理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那些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灰色地带,才更需要我们警惕。 下次体检时,别再只盯着空腹血糖一项。主动要求加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就是给健康上一道“双保险”。毕竟,真正的健康不是“暂时正常”,而是“全面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