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翩翩白鹤”飞临南矶湿地

保护区越冬水鸟数量已突破8万羽

随着秋冬季节交替,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迎来候鸟越冬高峰。近期保护区传来喜讯,不仅记录到今秋首批白鹤,越冬水鸟数量突破8万羽,而且通过强化巡护与生态维护,为候鸟营造了安全的栖息环境。

候鸟动态:

白鹤首现,冬候鸟占比超四成

11月10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巡护时在常湖发现33羽白鹤,这是今秋南矶湿地的首次白鹤记录,常湖还分布着数量较大的小天鹅、灰雁和豆雁等物种。11月7日保护区开展的2025—2026年度第四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共监测到约8.1万羽越冬水鸟,覆盖7目12科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麋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包括鸿雁、白额雁、灰鹤、白琵鹭等8种,雁形目鸟类数量约2万羽。

从10月份的监测数据来看,当月气温波动较大,受长江流域放水影响,星子水位月初上升、月底趋稳,河道水位先升后降,白沙湖与神宕湖成功补水,北深湖维持浅水位,为候鸟栖息创造了适宜条件。其间观测到部分迁徙猛禽及大量冬候鸟,包括4000余只白额雁、数量众多的灰雁和豆雁,绿翅鸭、赤颈鸭等鸭类总数达5000至7000只,东方白鹳、白枕鹤等也陆续小群抵达。整体呈现“夏候鸟减少、旅鸟增多、冬候鸟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夏候鸟16种(占15.24%)、冬候鸟45种(占42.86%)、旅鸟9种(占8.57%)、留鸟35种(占33.33%),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达4种和18种,另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82种。

生态守护:

密集巡护防干扰,科学预测栖息地

为保障候鸟栖息安全,保护区在10月加大巡护力度。其中南山管理站当月开展鸟类监测调查19次(含18次冬候鸟监测、1次林鸟月度统计),全站累计巡护148人次(康山巡护队出动63人次),岛上巡护里程948.5公里,船只巡护里程880.51公里,有效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候鸟的干扰。

此外,工作人员还通过生态环境变化科学预测候鸟动态。今年夏季常湖长出近三千亩莲藕后,保护区便预测冬季这里将成为小天鹅和白鹤的重要栖息地,且两物种分布数量大概率创新高,目前首批白鹤的出现也印证了这一预测,为后续候鸟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观鸟提示:

选对地点用对工具,遵守条例护候鸟

针对即将到来的观鸟热潮,保护区管理局给出明确指引:常湖区域鸟群离公路较近,湖边监测塔是该区域最佳观鸟地点,建议观鸟爱好者使用望远镜观鸟,最大程度减少对鸟类的干扰。同时特别提醒,除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候鸟重要栖息地、候鸟集中分布区和自然保护区使用无人飞行器等拍摄候鸟,避免干扰候鸟正常栖息活动,共同守护“候鸟乐园”。(洪观新闻记者万清云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