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主持人追问特朗普:“为何不减少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人数?”特朗普回答:“裁掉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进入我国的学生,这将摧毁我们整个大学和学院体系!” 特朗普这话不是随口说说,背后藏着美国高校体系那点不能说的秘密——他们早就把中国学生当成了维持运转的“提款机”和创新引擎的“燃料库”。 2023至2024学年在美国高校就读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110万,其中中国学生就占了27.7万,差不多每四个国际生里就有一个来自中国。 这些学生带来的可不止是书本和行李箱,更有真金白银的经济贡献,光这一学年国际学生就为美国经济注入了近440亿美元,分摊到中国学生身上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像加州这种国际学生扎堆的地方,近14.1万名国际学生贡献了64亿美元,要是突然把中国学生这块拿掉,当地高校的财务报表恐怕得立刻出现个大窟窿。 更现实的是,美国高校尤其是公立大学,早就把国际生学费当成了“摇钱树”。通常国际生的学费是本土州内学生的三倍以上,中国学生大多集中在学费高昂的商科、工程等专业,等于给学校送来了行走的“教育投资”。 得克萨斯州近9万名国际学生贡献25亿美元,马萨诸塞州8.2万名国际学生贡献39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都是高校的运营经费、奖学金发放和科研设备采购的保障。 要是真按福克斯主持人说的裁掉中国学生,估计不少大学的校长得连夜开会讨论怎么缩减预算,说不定连图书馆的开馆时间都得缩短。 而除了钱,中国学生还是美国科技领域的“隐形功臣”。硅谷从事AI相关工作的华人工程师占了半壁江山,这些人里相当一部分都是从美国高校的STEM专业毕业的。 STEM领域一直是中国学生的热门选择,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拿高分,更在实验室里帮着导师搞科研、在初创公司里敲代码。像Zoom的创始人袁征就是典型的中国留学生代表,从斯坦福毕业后果断留美创业,最终打造出全球知名的视频会议软件。 如果减少中国学生,美国高校的科研实力会直接打折扣,毕竟少了这么多优质的“科研劳动力”,实验室里的项目进度都得慢下来。 更别说美国一直把高等教育当成软实力的重要工具。乔治敦大学就曾直言,国际学生是美国最重要的软实力资源,这些学生在美国待上几年,回国后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都会对美国抱有更友好的态度。 中国学生数量多、分布广,自然成了这种“文化输出”的重点对象。民主党参议员珍妮·沙欣也承认,国际学生是外交和软实力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要是把中国学生赶走,不仅少了一群潜在的“美国文化代言人”,还会让美国高校失去多元文化的标签,到时候全球顶尖学生可能会转而去英国、澳大利亚留学,美国“教育超级大国”的招牌就得褪色。 说到底,特朗普心里跟明镜似的,裁中国学生看似是“限制外来者”,实则是在断美国高校的“活路”。钱袋子要瘪,科研实力要降,软实力也要受损,这种赔本买卖换谁都不会做。 高校体系是美国的金字招牌,而中国学生就是这块招牌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和支撑,真要把这部分抽走,招牌能不能立住都成问题。 所以特朗普才会急着反驳,不是他对中国学生有多友好,而是他清楚地知道——没了中国学生,美国大学体系还真扛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