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个印度人的反思,只是不知道这个反思莫迪能不能看到。   这位在X平台发声的印度

一个印度人的反思,只是不知道这个反思莫迪能不能看到。   这位在X平台发声的印度网民说得确实在理,中国14.1亿人口,印度14.6亿人口,数字上的微弱差距根本不足以成为车站和火车脏乱不堪的挡箭牌。真正的症结,就像他说的那样,藏在系统落后、问责机制不健全和公民缺乏自律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里。   印度的铁路网络堪称“百年古董”,其铁道部2015年的评估报告就指出,每年有大约4500公里铁轨需要更新,但资金缺口让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到几乎停滞。   2017年的时候,一项总额150亿美元的安全大修计划,居然因为国家钢铁公司无法提供合格铁轨而被迫延迟,连最基本的硬件维护都如此捉襟见肘,更别提清洁设施的配备了。   新德里车站里,乘客做饭、喂牲畜、甚至在候车区洗澡的场景早已不是新鲜事,这些混乱背后是基础设施的全面溃败——垃圾桶数量不足、排污系统堵塞、清洁工具陈旧,仿佛时间在这个国家的铁路系统里按下了暂停键。   问责机制这方面的缺失更是让脏乱问题雪上加霜,班加罗尔今年10月推出的“垃圾倾倒节”很能说明问题,市政部门把垃圾倒回违规者家门口并罚款2000卢比,首日就处理了200户家庭,可这样的创新惩戒方式恰恰暴露了传统管理的失效。   早在2012年,印度铁道部就曾宣布对火车站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等行为罚款500卢比,但政策执行向来是“雷声大雨点小”,既没有明确谁来监督罚款流程,也没有规定工作人员失职该如何追责。   结果就是告示牌贴了不少,违规行为却愈演愈烈,今年前三季度班加罗尔顽固性垃圾违规案件同比激增45%,这种“光说不练”的管理模式,让任何清洁计划都沦为了形式主义。   更讽刺的是,2016年政府承诺5年内投资1300多亿美元改造铁路,可资金究竟用在了何处,是否真正投入到卫生设施建设中,至今没有公开透明的监督报告。   公民自律的缺失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仅有52%的人口使用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在印度的火车站里,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成了常态,甚至有人把站台当成自家后院,随意张贴海报、堆放杂物。   即便铁道部要求商贩必须携带垃圾桶自行处理垃圾,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性地将废弃物随手丢弃。这种对公共环境的漠视,与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培养不足密切相关。   而当系统无法提供便利的清洁条件,问责机制又不能形成有效约束时,公民的自律意识也难以建立。毕竟,在一个连基本卫生设施都保障不了、违规成本几乎为零的环境里,要求每个人都自觉维护整洁,本身就是一种奢望。   说到底,人口数量从来不是衡量公共环境好坏的标准。印度铁路的问题,本质上是管理体系的全面失灵——资金投入不到位、政策执行打折扣、公民行为缺引导,这三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才造就了如今脏乱差的现状。   那位网民的反思,也不知道莫迪能不能看到,这或许才是印度改变现状的决心与行动,而不是继续把责任推给无辜的人口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