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同意俄罗斯提出的协议。这意味着

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同意俄罗斯提出的协议。这意味着什么?   此番言论是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在《纽约邮报》上的表态,而这背后是乌克兰军政高层经过反复掂量后的集体立场,毕竟俄罗斯抛出的协议条款里,那些关于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要求,对乌克兰来说跟“签字画押认栽”没什么区别。   2014年明斯克协议的执行波折,让乌方对和谈成果的稳定性存在顾虑,而俄方则认为此前协议未充分保障其关切,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双方在谈判基础上难以达成共识。   扎卢日内称接受协议意味着失败,反映出乌方对领土主权的坚持,这既是国家立场的体现,也是其凝聚国内共识的必要表态。   从军事层面看,乌克兰目前的战争持续能力依赖多重因素。欧盟2024年3月启动的500亿欧元乌克兰援助机制,至今年11月已分五批拨付42亿、41亿、35亿、32亿及18亿欧元。   这些资金多用于维持公共服务和金融稳定,直接武器援助占比虽不高,但配合美国2024年610亿美元援助法案中的装备支持,让乌军在海马斯火箭炮、豹2坦克等装备上获得一定战力补充。   不过俄方也在持续动员兵力、提升本土武器生产能力,战线长期僵持在顿巴斯地区,双方均面临装备损耗和兵员补充压力。乌军虽能依托外援维持防线,但要实现大规模反攻并夺回全部争议领土,现有军事资源仍显不足,这种僵持态势对双方都是持续消耗。   而外交维度上,乌克兰的国际支持网络呈现“名义积极、实质受限”的特点。欧盟给予其“入盟候选国”地位,但年度报告显示入盟谈判需满足司法改革、打击腐败等多项条件,预计最早2028年才能取得阶段性进展,且匈牙利等成员国的反对态度可能影响援助效率。   北约虽持续提供武器和情报支持,但未承诺直接军事介入,“准盟友”待遇更多是政治和战略层面的声援。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强化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外交合作,缓解西方制裁压力。   对乌克兰而言,若此时接受和谈,可能导致国际支持出现松动;但长期依赖外部援助,又受限于捐赠国内政治周期和资源瓶颈,外交牌的发挥空间正逐渐收窄。   而扎卢日内的表态,更像是对当前战场僵局和国内士气的现实回应——作为前军方最高指挥官,他清楚前线面临的兵员补充压力、装备损耗速度,以及长期战争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冲击。   2022年哈尔科夫反击战的战术胜利难以复制,如今双方在顿巴斯展开拉锯,乌军虽依托防御工事坚守,但反攻动能不足,俄军则凭借火力优势持续施压。   乌克兰官方数据显示,战争已造成超20万军事人员伤亡,经济总量较战前缩水40%以上,国内民生压力与日俱增。此时强调“拒绝协议”,既是对领土主权的坚持,也是为了避免国内出现厌战情绪和投降倾向。   不过从客观态势看,乌克兰要实现“完全收复领土”的胜利目标,需突破军事资源不足、外部援助不确定性增加、俄方战略韧性较强等多重瓶颈。   这种情况下,扎卢日内的表态更像是维系战争韧性的必要手段,而非对胜利的笃定,短期内战局难有根本性逆转,乌克兰取得最终胜利的前景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