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菲律宾遭水灾,一百四十多万人急需救援,转头就向中国求助,我们外交官的回应,网友看

菲律宾遭水灾,一百四十多万人急需救援,转头就向中国求助,我们外交官的回应,网友看了都忍不住点赞!   超强台风“海鸥”给菲律宾带来的破坏确实超出想象,三米高的风暴潮直接把沿海城镇变成了泽国,加上之前未恢复的地震创伤,整个灾情严重到让人咋舌。   而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的数据,截至11月8日,这场灾害已经造成204人死亡、109人失踪,受灾人口突破291万,近3万座房屋在风雨中损毁,157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变成危房,连电力和通讯都有上百个市镇陷入中断,农业损失更是达到4000万比索,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480万元,这对本就不富裕的当地民众来说,无疑是把生活逼到了墙角。   在这样的绝境下,菲律宾向中国求助其实并不意外,毕竟在灾害救援领域,中国的反应速度和援助力度早就成了国际社会的标杆。   中国外交部在11月11日例行记者会上的回应,看似简洁却分量十足,既宣布了现汇加紧急物资的援助组合,又传递出重建家园的祝愿,这种务实又有人情味的表态难怪会让网友点赞。   要知道中国的援助从来不是象征性的走过场,就像今年巴基斯坦遭遇洪灾时,中方先是第一时间提供200万美元紧急现汇,随后又追加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救生衣、帐篷、冲锋舟等物资,把救援急需的东西直接送到灾民手上。   放到菲律宾这次的灾情里,这些援助物资的作用更是立竿见影——帐篷能让无家可归的人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冲锋舟可以在淹没街道的洪水里转移被困群众,现汇则能快速采购当地紧缺的药品和食品,这种“缺什么补什么”的援助逻辑,比空泛的口号实在多了。   其实熟悉中国外交风格的人都清楚,这种灾害面前的守望相助早就成了传统。   远的不说,2013年菲律宾遭遇台风“海燕”时,中国就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不仅提供了价值千万的人道主义援助,还派出专业救援队深入重灾区参与搜救,当时那些印着“中国援助”的物资包装箱,在满目疮痍的灾区里成了不少民众的希望象征。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援助从来不会附带政治条件,不像有些国家援助时总爱夹带私货,这边送着物资那边就要谈合作协议。就拿今年菲律宾疫情期间来说,中国克服商业航班中断的困难,专门派包机运送10万人份检测试剂、10万只医用口罩和1万件防护服,包装箱上“为了共同的未来”的标语,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能体现大国格局。   当然民间对菲律宾有微词是人之常情,毕竟如今的边境仍旧有些摩擦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但外交决策不是跟着情绪走。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着维护国际人道主义秩序的责任,总不能因为个别争议就对百万受灾民众视而不见。   再说了,普通老百姓在灾害面前都是受害者,他们既左右不了国家政策,也不该为政治博弈买单。看看这次台风过后,菲律宾利洛安市的民众对着镜头哭诉失去亲人的痛苦,那些在洪水里泡烂的家园和粮食,换成任何有同情心的人都没法坐视不理。   我们的援助不仅是给菲律宾政府看的,更是给当地受苦的老百姓看的,这种“把民众福祉放在首位”的做法,恰恰是负责任大国最该有的样子。   也难怪每次中国公布援助消息时,国际舆论都会给出一片好评,毕竟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