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学生齐刷刷喊出的“包的”,让一位语文老师掀起的语言保卫战,火遍了全网。 九江的刘小娟老师可能自己也没料到,她平和地告诉学生包的,666这种话说多了,脑子里优美的语言会被覆盖,这段即兴发言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共鸣。这已不是她第一次因此走红,2023年她那堂关于网络烂梗的班会课就收获了76万点赞。 为什么大家会为这事叫好?说到底,戳中的是家长们共同的焦虑。当孩子的表达只剩下千篇一律的热梗,张口闭口芭比Q了,写不了一点,他们独立思考与细腻感受的能力会不会也在退化?刘老师点出关键!语言匮乏的背后,往往是思想的贫瘠。更让她揪心的是,有些孩子沉迷烂梗,是因为在家庭中缺乏优质的语言输入,除了模仿网络,不知如何表达情绪。 她的高明之处,并非一刀切禁止。她深知语言有社交属性,关键在于引导孩子辨别烂梗与热梗,比如带有恶意的唐(嘲讽唐氏综合征)必须坚决抵制,而包的这类则需注意场合。她的核心方法是 替代与源头输入。不是吼孩子不许说,而是告诉他们可以这样优美地说。她会记录下女儿充满诗意的布言布语并给予鼓励,让优美的表达在孩子心中生根。 这件事能引发这么大反响,说明大家开始集体反思。我们是否为孩子创造了足够丰盈的语言环境?守护孩子的话语世界,需要的是智慧的引导,而非粗暴的隔绝。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不是禁止孩子不要说什么,而是告诉他们应该说什么。这或许才是应对网络用语冲击的正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