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阳]侯汉廷和“历史哥”举着大陆初中历史课本,对着国民党大声质问:“你们看看,

[太阳]侯汉廷和“历史哥”举着大陆初中历史课本,对着国民党大声质问:“你们看看,大陆课本写国民党抗战的内容,比台湾课本都多!”大陆这本课本,是真没亏待国民党抗战的人和事。台儿庄战役的细节,写得明明白白,还有那些抗日名将,课本里也没落下。   (信息来源:凤凰网——侯汉廷炮轰民进党:对不起台湾所有民众,是台湾的敌人)   近年来,新党台北市议员侯汉廷与被称作“历史哥”的岛内评论员李易修,在一场场公开活动和电视政论节目里,高高举起大陆初中历史课本,向国民党发出振聋发聩的追问。   这背后,是两岸历史教育的鲜明落差,更是 “台独” 势力扭曲历史、割裂民族记忆的深层危机,而张自忠将军等抗日英烈的壮举,正是这场历史认知碰撞中最鲜活的注脚。   1940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为打通华中与华南的联系、打垮中国的抗战意志,集中约1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想把中国第五战区主力一网打尽。   张自忠留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绝笔,率领总部特务营、第 74 师一部等约2000 人渡过黄河,深入日军后方。   渡河后,部队一路与日军遭遇,张自忠冲在最前面,指挥部队在新街、方家集等地顽强阻击,一次次打退日军进攻,自身兵力却在不断减少。   日军凭着飞机、大炮的掩护轮番冲锋,张自忠将军左臂、右腿先后受伤,却坚决拒绝撤退,高喊着 “今日是我报国时矣” 坚守阵地,最终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课本里特意收录了他的誓言 ——“为国家、为民族而死,我绝不后悔”,让一代又一代大陆青少年牢牢记住这位抗日英烈的忠魂。   和大陆课本的客观全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课本在民进党长期 “去中国化” 政策的侵蚀下,早就没了原本的模样。   自从民进党上台执政,多次修改中小学历史课纲,大幅删减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中与统一相关的内容,就连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诸多正面抗战的事迹,也被刻意弱化、简化甚至删除。   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这些国民党主导或主力参与的战役,在台湾课本里只匆匆带过,张自忠、李宗仁等抗日名将的故事更是难得一见,导致台湾年轻一代对抗战历史知之甚少。   侯汉廷与李易修正是看清了这种乱象,才选择以大陆历史课本为依据,在公众面前揭露两岸历史教育的巨大差距。   他们在公开场合一次次追问国民党为何对民进党篡改历史、删减本党抗战功绩的行为视而不见,为何不主动站出来捍卫属于自己的正面历史记忆?   两人一直致力于反对 “台独” 和 “去中国化”,用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唤醒对历史的敬畏。 张自忠将军的牺牲,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悲壮的一页,更成了检验历史教育客观性的试金石。   这样一位赢得广泛尊重的民族英雄,在台湾的 “去中国化” 课本中渐渐被淡忘,这正是侯汉廷与 “历史哥” 挺身而出发声的核心原因。   两人的追问在岛内通过政论节目、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让不少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意识到课本里的历史存在缺失,转而主动查阅大陆历史资料或相关史料,重新认识全民族抗战的完整面貌。   这番舆论压力也让国民党陷入被动,党内部分青年成员认同两人的观点,呼吁国民党应该主动捍卫自身参与抗战的历史,避免被民进党持续 “挖根”。   但由于国民党在台湾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有限,相关提议最终没能落实,更多资深人士只是模糊地表示反对修改课纲,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甚至有部分人为了避免冲突选择沉默。   而民进党及绿营方面,则对两人的言论进行恶意攻击,同时还在为 “去中国化” 课纲辩护,声称这是“符合台湾实际的教育改革”,试图混淆民众的认知,掩盖他们扭曲历史的本质。   这场两岸历史教育的碰撞,也让大陆民众更清楚地看到了自身历史教育的客观性与包容性。   大陆课本从完整呈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全貌,这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更是对所有为民族独立作出贡献的英雄儿女的缅怀。   相关言论传到大陆后,不少网友认可侯李两人对历史的尊重,进一步拉近了两岸民众在铭记全民族抗战历史这一核心问题上的距离,大家共同抨击“台独”势力割裂历史的恶劣行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侯汉廷与 “历史哥” 的发声,本质上是对民族记忆的坚守,对历史真相的捍卫。   真正的历史从不会回避任何一个为民族独立付出牺牲的群体,真正的爱国情怀,也必然建立在对历史真相的完整认知之上。   在两岸关系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坚守历史真相,才能凝聚民族共识,才能让所有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英雄儿女不被遗忘,才能为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结筑牢坚实的历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