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津云锋声丨为张颂文点赞,不因为他是张颂文

知名演员张颂文,近日变成了热心市民张先生。据媒体报道,10月30日凌晨,广东韶关市一处路口,市民石先生驾驶电动车与共享单车相撞后晕倒在地。张颂文与发小驾车经过该路段,发现伤者后,立即下车折返救人。

作为公众人物,张颂文的一言一行自带流量,客观而言,此次救助行为之所以能迅速登上热搜,离不开其影视明星身份的加持。不过,这种关注度并非坏事——当明星的善举被放大,相当于为见义勇为这一美德做了一次全民推广。

抛开明星光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人们为见义勇为点赞、被好人好事感染,其核心在于“行为”而非“身份”。此前,食品店店长焦元师制止持刀伤人者、外卖骑手吕炜权跳桥勇救落水女子、江苏淮安十几位热心市民合力抬车救人……这些凡人善举,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我觉得不管谁倒在你面前,该帮就帮,该扶就扶,有什么可怕的。”张颂文事后表示,当时虽有过对现场情况的顾虑,但本能让他无法袖手旁观。

如他所言,这份“无法袖手旁观”的本能,才是见义勇为最动人的本质——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壮举,而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选择,这种选择与身份无关,只与人性中最本真的善良有关。

当然,遇到类似情况,人们有时不敢伸出援手,也是无法苛责的。这不是缺乏同情心,也不是没有张颂文那种“没什么好怕”的勇气,而是现实中不少“救人反被讹”的案例让人心生顾虑。湖南常德尹先生扶摔倒老人被索赔三万元,花十几天找到监控后才得以自证清白;江苏南京杨先生路遇醉酒人员摔倒在地,好心上前搀扶却被误以为是撞人者;张颂文救人时也有市民善意提醒称,现场没有肇事车辆、没有刹车痕迹,要小心是不是讹诈。如何打消这种顾虑,是在赞扬见义勇为的同时,社会要不断思考、持续推进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见义勇为相关法律法规,《民法典》设立“好人条款”,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等,为见义勇为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各地积极推进见义勇为地方立法、建立奖励基金,让见义勇为者不仅在精神上受到褒奖,在物质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也能得到切实支持,这些举措都是在为“好心人”撑腰打气。

说回张颂文救人事件,得到救助的石先生透露了一个更令人动容的“伏笔”——五年前在安徽,自己也曾毫不犹豫地与同伴救助过一位陌生的摔倒者,这正应了他获救后的感悟:“我总觉得,善意是会循环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帮你。”

愿这份善意能不断传递,使见义勇为不仅出现在“明星热搜”,更能成为“全民共识”。在每一次危急时刻,我们都能看到更多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