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突然宣布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为711万吨,比2025年减少约37万吨,可眼下日本5公斤大米零售均价已达4235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部分新米售价更是超过5000日元,这操作简直是雪上加霜。 东京都的家庭主妇佐藤美雪,这个月的食品开支已经超了预算三成。她手里攥着购物清单,在超市米柜前站了十分钟,最终还是放下了常买的“越光米”,拿起了价格低一半的越南进口米。“以前5公斤越光米才2000多日元,现在直奔5000,一家六口要吃饭,实在扛不住。”美雪的丈夫是普通公司职员,工资近两年没涨过,大米开支却从家庭食品支出的10%涨到了18%,她只能在蔬菜、水果上砍预算,孩子想吃的草莓,硬是忍了三个月没买。 这波米价暴涨不是突然来的。2024年夏天,新潟、秋田这些主产区遭遇了连续20天以上的35℃高温,水稻结实率降了15%,产量直接锐减。紧接着南海海槽大地震预警一出,民众疯抢囤米,把本就紧张的库存掏了个空。更坑的是,农协早就嗅到了涨价苗头,新潟县农协把大米收购预付款提了70%,批发商之间互相抢货,收购价一路飙,最后全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让人看不懂的是政府的操作。去年石破茂政府还喊着要增产,补贴农户扩种,今年转头就宣布减产37万吨。官方说要“优化供需结构”,稳定米价,可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是农协在撑腰。日本农协掌控着大米流通的全链条,还能影响政策,他们早就摸透了——大米是刚需,涨价也不会少卖,减产反而能让价格稳住,农民和农协都能赚。 普通民众的日子却越来越难。仙台的食物银行,大米捐赠量少了50%,给困难家庭发的米从每人3公斤减到2公斤。东京涩谷的快餐店老板米内口佳之,已经把套餐里免费续饭的服务取消了,“进货价涨了60%,再免费送,店就撑不下去了”。7-Eleven的饭团、寿司也涨了价,平均涨幅10%,上班族连便利店午餐都觉得贵了。 更讽刺的是,日本大米自给率明明能到95%以上,库存也有85万吨安全线以上,政府却不肯投放储备米,说要留着应对自然灾害。民众盼着降价,政府却在减产,这种操作让81.3%的受访者都觉得“太离谱”。说到底,这不是真的缺米,是政策被利益绑定,牺牲了普通百姓的利益。 美雪回家煮了进口米,孩子皱着眉说“不好吃”,她只能摸摸孩子的头。这碗米饭的价格,涨的不只是日元,还有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