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的消息,心里咯噔一下。 乌克兰,从今天起,全国,全天,轮换停电。 一家顶着半边天的主力发电公司,直接被一波空袭给干到彻底瘫痪了。 这不是误炸,也不是瞎打。 基辅的护士卡佳凌晨三点刚下夜班,走出医院大门就被黑暗裹住。往日熟悉的路灯全灭了,手机电只剩17%,她只能借着远处应急帐篷的微光往家走。医院里的重症监护室还靠柴油发电机撑着,可普通病房早就没了暖气,她临走前给卧床的老人多加了两层毯子,老人的手还是冰的。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停电了。从10月开始,俄军的空袭就盯着能源设施打,到现在已经是第九轮大规模袭击。乌克兰中央能源公司的所有发电设施全被打坏,战前55吉瓦的总装机容量,现在能用的连10吉瓦都不到,可冬天光基本供暖供电就需要16吉瓦。缺口摆在这里,轮换停电根本不是权宜之计,是实在没辙了。 卡佳的邻居们早就开始囤货,超市里的蜡烛、充电宝、柴油发电机被抢空,货架上空荡荡的像被洗劫过。她的丈夫是电力工人,每天冒着危险去抢修,可修复一座变电站最快要10天,俄军的轰炸周期只有7天,刚修好的设备转眼就可能再被炸烂。上上周,还有两名抢修工人在现场被无人机击中,再也没回来。 国际上不是没动静。欧盟承诺给5亿欧元贷款买天然气,可按市场价算,这点钱连缺口的零头都不够,而且援助到账率还不到60%。更让人无奈的是,欧盟一边给乌克兰送设备,一边去年还从俄罗斯买了520亿立方米天然气,花的钱是援乌总额的7倍多。这种两头拉扯的操作,最后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日内瓦公约》早就明确,民用基础设施受特殊保护,攻击这些设施可能构成战争罪。可现在,核电站的外部供电站都成了打击目标,一旦冷却系统断电,核安全风险直线上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多次警告,这种攻击的后果会波及几代人,可战火里的平民,连眼前的冬天都快熬不过去了。 卡佳到家时,手机彻底关机。家里的发电机只够给冰箱供电,她摸黑烧了点热水,缩在被子里想给远方的母亲报平安,却连信号都没有。窗外偶尔传来防空警报,她知道,这又是一个无眠的寒夜。战争的胜负或许有很多评判标准,但对普通人来说,能用上电、喝上热水、睡个安稳觉,就是最奢侈的愿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