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俄军骑着摩托车涌入红军城南部 长期关注俄乌冲突的军事博主“诺埃尔报告”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俄军正在利用大雾和恶劣天气将轻型车辆推入红军城南部,乌克兰方面的消息人士证实,恶劣的客观条件阻碍了空中无人机的运作,使乌军无人机从空中发现和打击俄军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这位博主还放了段近 30 秒的视频,里头大雾浓得能见度没几米,一群俄军骑着摩托车陆续往红军城南部钻,还有几辆皮卡车被摩托车护着,趁机也开进城,把更多士兵送了进去。 这大雾对俄军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机会。现在红军城上空全是无人机,地面战场透明得厉害,不管是俄军还是乌军,动一下都可能被瞅见,双方在地面上都过得挺憋屈。 但大雾一遮,无人机的 “眼睛” 就不管用了,别说侦察俄军往哪儿动,就算看着了也没法精准攻击。俄军当然不会放过这机会,赶紧往城里增兵,就是想把这座重镇拿下来。 俄军这骑摩托车的法子,可不是临时凑数的,是打了这么久慢慢摸出来的门道。之前他们的装甲车在无人机面前就是活靶子,一露头就可能被炸,有数据说俄军 60% 到 80% 的武器损坏都是无人机干的。 后来慢慢发现,摩托车这老伙计反倒好用,体积小、速度快,无人机从天上往下看,很容易跟地面杂物混在一起,想锁定都费劲。 而且这战术早就系统化了,俄罗斯国防部都签了百亿美元订单,要在年底前弄 20 万辆摩托车和 3 万辆全地形车,专门组 “摩托化步兵” 部队,一辆坦克的钱能买 2000 辆摩托,这经济账算得门儿清。 他们还特意改造了 200 多个训练中心,让士兵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练摩托车驾驶,从冻土到山地,雪堆、泥坑都得适应,就是为了在战场上能灵活穿梭。 这次红军城的行动,明显是练过的,摩托车队不是乱哄哄的,3 到 5 辆一组,每辆坐驾驶员和射手,皮卡车藏在中间,借着摩托车的掩护往里冲,既能保证速度,又能互相照应。 有些车队还带了便携式电子战设备,能干扰乌军无人机,等于给自己加了层 “防护罩”。 红军城这地方本来就打得凶,是乌军在乌东的交通枢纽,后勤补给差不多 70% 都得从这儿过,拿下它就能掐断乌军的补给线,还能往更深处推进。 之前双方僵持了挺久,就是因为无人机盯得太紧,俄军想增兵都难,好几次车队刚动就被乌军无人机炸了。 这回大雾一来,等于给无人机按了暂停键,俄军立马抓住机会,用摩托车这种灵活的方式把兵送进去。 乌军现在是真被动,没了无人机的帮忙,地面观察哨受大雾影响也看不远,雷达虽能探到移动目标,却分不清是摩托车还是别的,想引导炮火都没法精准定位。 之前靠着无人机,乌军能提前十几分钟预警,现在只能等俄军靠近了才知道,防守的反应时间少了一大截。 而且用导弹打摩托车也不划算,一颗导弹十几万美元,一辆摩托才两千美元,经济上根本亏不起,乌军只能眼睁睁看着俄军往里增兵。 俄军这波操作是把天气和战术捏合得挺到位。知道无人机是乌军的强项,就专挑大雾天行动;知道装甲车目标大,就改用摩托车打游击,“打了就跑” 还难被抓。 这些摩托车不光能运兵,还能挂弹药、送物资,甚至拉伤员,简直是战场多面手。 之前瓦格纳还用 20 辆摩托车组成集群,挂着温压弹冲锋,十分钟就能突破两道防线,可见这战术早就经过实战检验了。 现在红军城的局势因为这波增兵更紧张了。俄军借着大雾和摩托车战术,把兵力悄摸摸送进了关键位置,接下来的攻坚肯定更有底气。 乌军没了无人机的优势,只能被动防守,想拦都没太好的办法。这也能看出来,打了这么久,俄军不是死用老办法,也在跟着战场情况变招,把低成本的装备玩出了高性价比,反倒让乌军的高技术装备有点没辙。 这场仗打到现在,早就不是光拼装备了,谁能更懂利用天气、更会调整战术,谁就能占着先机。 参考文章:邵永灵 11.11 大量俄军骑着摩托车涌入红军城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