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讯!快讯! 2025年11月11日,塞尔维亚传来重磅消息:受美国制裁的塞尔

快讯!快讯! 2025年11月11日,塞尔维亚传来重磅消息:受美国制裁的塞尔维亚石油公司(NIS),其俄罗斯大股东终于扛不住压力,准备交出公司控制权了。 这绝非普通的商业股权变更,而是大国博弈下小国能源命脉被拿捏的残酷写照。俄资通过两家企业合计持有NIS 56.5%的绝对控股权,塞尔维亚政府仅持股29.8%,这种股权结构早被美国盯上。 美国的制裁套路堪称精准打击,今年1月将NIS列入SDN清单后,8次发放临时豁免又不断缩短期限,最新一次仅维持一周,明摆着就是逼俄资离场。这种“挤牙膏式”施压,本质是把能源当政治筹码。 NIS对塞尔维亚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掌控着全国唯一的潘切沃炼油厂,境内350多家加油站覆盖全国,供应着80%的汽油和100%的航空煤油,民生与经济全靠它供血。 制裁的威力早已显现,克罗地亚JANAF公司因规避风险停供原油,炼油厂一度濒临停机,加油站国际信用卡支付被切断,老百姓加油只能揣着现金,企业物流成本暴涨30%以上。 从个人观察来看,武契奇的处境比表面更艰难。他既要保住能源安全,又要推进入盟进程,而欧盟早已明确“入盟需政策对齐”。这种两难下,俄资交权成了无奈的折中。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的“长臂管辖”逻辑,仅凭国内法律就制裁他国境内企业,本质是剥夺塞尔维亚的经济主权。华盛顿真正想要的,是彻底清除俄罗斯在巴尔干的能源影响力。 俄资选择交权并非完全妥协,更像是战术性止损。毕竟美国制裁已影响俄罗斯6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保住核心能源资产比死守巴尔干据点更现实,这是权衡后的理性选择。 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近期塞尔维亚批准库什纳旗下企业修建豪华酒店,这种微妙互动或许是为控制权移交铺路,试图在西方阵营换取更多缓冲空间。 这场博弈远没结束,12月中旬的制裁大限逼近,NIS控制权移交谈判还需美方点头。但无论结果如何,能源与政治的深度捆绑,已成为小国无法回避的生存困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